第245掠北9-《攻约梁山》


    第(2/3)页

    可再英勇杀几个金军又能怎样?

    他的焦虑和努力无论是对他个人的雄心抱负还是对国家民族全都无济于事。

    他也不是特别能打的人,在战场上遇到强大金将对手会吃憋遇险受伤狼狈失败而丢人,有时还会遭到辽强悍者嘲笑。

    但这次来机会了。

    近百万辽军分为那么多千人队,需要的敢独立带队出征的千夫长太多却没那么多合适将领。辽国不得不把那些实质上怕死本不敢参战却有些本事的将领也硬派着顶上去。在这种情况下,耶律大石这样的娇贵皇族子弟居然敢带头主动申请带队(冒险去送死),这回别说是天祚帝耶律延禧,就是掌实质大权的猪头贵族们自然也同意了,并狠狠表扬鼓励了几句。

    放着皇族子弟好好的尊贵安全逍遥日子不过,你居然想带兵打仗?

    好啊,不论你是不是想带兵想掌实权想出风头想疯了,无论你有没有野心,这次都如你所愿。

    你以为百万大军杀入金国定能打得小小女真惨败,你身为其中一员就能立大功从此出人头地不用再屈着了?

    英勇、敢干,不错,但幼稚。

    金国,那是虎狼窝。女真人口少,整体不敌我军,但局部战争却是凶险。女真人确实比我辽军更骁勇善战。你孤军深入金国,若是倒霉正好遇上疯狂反扑过来的金军主力,嘿嘿,那你的下场,嗯嗯......

    还想去?不改主意了?

    好,有种,是我大契丹的好男儿,我们都支持你,你就放心地去吧。

    就算你命好能从虎狼窝活着回来,那又能怎样?

    权力还是在我们手里。我们想要你憋着,你还得倦着憋着。你带领的或许也趁机收了心的残军回来后能起什么作用?

    顶了天了,那也不过是个千人队而已。

    到时还不知能剩下几个人完完整整回来呢。

    这就是辽皇与众多猪头权贵们对耶律大石的龌龊心理话。

    他们巴不得能多有几个耶律大石这样的皇族子弟去参战呢。

    凡是不够忠心可靠的和有竞争威胁力的皇族子弟全死在金国才好呢。这样,皇帝就安心了。贵族们也更踏实安逸了。

    在这种情况下,有自负勇武与胆识忠心的皇族子弟听说了耶律大石的光彩事,也纷纷跳出来积极主动申请带队参战。

    比如:在长城北生活和带兵的皇侄耶律得荣,耶律得华、耶律得忠、耶律得信、耶律国珍、耶律国宝。

    这些皇族子弟有精明的,有鲁莽二愣子,请战也有两种心态。

    最典型最主要的一种心态是:耶律大石,我皇族中就你能吗?我的本事比你耶律大石强不知多少倍,我一个人能打你耶律大石好几个,论杀金军的数量,我比你多很多,比你有经验,胆量也比你大,你耶律大石敢干的,我有什么不敢的?风头不能让你一个人全出了。我决不能让皇帝和众大臣及贵族们觉得我不如你。我决不能让你得功回来压我头上......

    另一种心态是:好,耶律大石,你是好样的,不是嘴上光说说,是真忠勇报国,不愧是我尊贵骄傲的大辽国皇族子弟。你忠勇敢拿生命冒险付出,我佩服你。但我也不是皇族中那些尽吹牛耍嘴本事只敢在窝里横的武夫废物子弟,更不是没了我大契丹立身根本的勇武、骑不得烈马拉不得硬弓上不得战场为国杀敌、却自负聪明读书多有诗书词画风流有大才在治国上有栋梁大能的虚伪没用读书子弟,我不是软蛋,也是忠勇报国的,我和你一起参与出征,咱们比比谁干得更精彩。

    这两种心态区分得并不是很分明,是纠结的对耶律大石的敬佩又不服。

    这些个皇族子弟却是辽皇信赖依重为统治臂助的,本不大舍得让他们去冒险,但无法阻止,否则太寒了其他将士的心。要是让将士们知道了皇帝让他们去打仗送死却舍不得皇族子弟也去冒险,那军心就散了,谁还肯去金国真用命?

    未战已败,也不用出征了。

    辽皇的成年儿子都有可能成为帝国的继承人,确实不能深入敌国冒险,免得轻易折了让帝国没了继承人,若是被金军抓住了更不好,不光丢了大辽脸面也会被金国趁机示威和狠狠敲诈陷入被动,如此皇子不参战,情有可原。这也就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