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文渊阁。
自从两百多年前,文渊阁被钦定为内阁官署之后,这里就一直是大明的权力中枢所在。
不过最近几年文渊阁的地位明显有所下降,因为张相已经许久未在文渊阁内‘升堂问事’了,现如今所有重要公文,都是先送到张相府上,由张居正做出批示之后,再转给文渊阁具体办理。
张相已经实质上取代了皇权,但内阁却已经不是以前的内阁了。
这日下午也不例外。
文渊阁内十数名一二品大员济济一堂,主持会议的却是内阁次辅杨嗣昌。
因有半数以上的人还在翻看着什么,所以会议尚未正式开始,只几个先看完的在那里闲聊。
“我听说熊老大人,竟亲自下帖邀请那赵峥过府一叙——不过一弱冠少年,还是个武夫,如此这般也太抬举他了。”
首先开口的是礼部尚书堵胤锡,早年间他主政一方时曾遇兵乱,后来升任副都御使,又几次负责核查军中贪弊案,所以对武人极不信任,算是朝中打压武人的急先锋。
“熊老大人也是惜才嘛。”
工部尚书史可法笑道:“有郑明俨珠玉在前,对悟出天赋神通的人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可惜还是迟了一步。”
孙传庭放下手里的小册子,淡然道:“金吾将军已经亲自见过那赵峥,允诺要助其修行。”
他这一开口,堵胤锡和史可法就都不说话了。
在军中扶持南举一脉,可不止是熊廷粥、洪承畴在做,事实上朝中的南派官员大都有顺水推舟之意,毕竟这多年来,北方人一直在军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如今好容易出了个郑森,南方官员们自然都乐得平衡平衡。
但这话却不好放在台面上说,因为此时这文渊阁内,以孙传庭为首的北方文臣也只占了十之一二,内阁四人更全都是南方出身。
真要想‘平衡’南北实力,这文渊阁里的南方人,就该先清出去一半才对。
“咳~”
这时次辅杨嗣昌干咳一声,开口道:“张相送来的这红莲经,诸位大人也都已经看过了,不知有何感想?”
“能有什么感想?”
话音未落,席间年纪最大的左都御史袁崇焕,便不屑道:“这分明是改头换面的外丹之道,将法力凝聚为外物,再靠外力加持己身——此小道尔,难登大雅之堂。”
“还是有所改进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