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乔治很好奇,日林斯基是怎么躲过日俄战争后的追责的。 这其实还要感谢尼古拉。 日俄战争中,库罗帕特金为等待援军采取守势,且战且退,引诱日军向腹地进攻,待兵力集结完成后,对日军进行反击。 这是库罗帕特金的供词,如果不考虑结果的话,库罗帕特金的计划还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日林斯基是阿列克谢耶夫的参谋长,他的计划和库罗帕特金的计划完全相反,要求死守亚瑟要塞,一步也不允许后退。 从结果倒推,如果当时关东俄军采用日林斯基的计划,那确实也有胜算。 问题是日林斯基要求太平洋舰队死守亚瑟要塞,他本人却在战争爆发的第一时间,和阿列克谢耶夫一起跑到奉天。 行吧,这也符合日林斯基的一贯风格。 尼古拉为了避免更大的风波,主动承担了日俄战争的责任。 这才是日林斯基逃过一劫的关键原因。 华沙军区处于对抗德奥联盟的第一线,乔治在返回圣彼得堡之前,小尼古拉将日林斯基召回,询问日林斯基,华沙军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动员。 日林斯基给出的答案是15天。 这是军队的动员,意思是军队从接到作战命令开始,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进入作战状态。 如果是全国总动员,乔治为俄罗斯帝国计划的是三到六个月。 三个月是预备役完成集结,进入临战状态。 如果是征召哥萨克,那最少需要半年。 以乔治对近卫军的了解,近卫军的动员时间都不止15天。 所以华沙军区是怎么做到的? “这要问你自己,你才是军改负责人。” 小尼古拉还没有原谅乔治呢,对乔治没好气儿。 乔治军改后,华沙军区成为即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以及阿穆尔之后的帝国第四大军区,拥有兵力近4万人。 这4万人的主要作用是,镇压华沙地区的反抗势力。 真要德国人打过来,最多起到预警作用。 所以用于镇压暴动的军队,能有多少战斗力也不好说。 “你是否还记得,你曾经在罗夫诺用鞭子抽过他。” 乔治提醒小尼古拉。 “那又如何,我用鞭子抽过的人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