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0 必中之策】-《明鹿鼎记》


    第(3/3)页

    廖夫子点点头,遂在几名还算清醒的学子的搀扶下离开。

    韦宝看了一圈,交代自己手下人,将学子们都送回客栈,然后问身边的王秋雅:“好像没有看见郑忠飞啊。”

    “他很早就走了。公子唱《朋友别哭》之前,郑忠飞就走了。”王秋雅回答道。

    韦宝呵呵一笑,一边喝醒酒汤,一边笑道:“你知道的这么清楚?”

    王秋雅美眸一翻,轻声反击:“公子又想埋汰人家么?我站着,自然看的清楚。有谁起身,有谁离开,一眼便能看见,又不光是他一个人。”

    “我倒是有些佩服这个郑忠飞,数次在背后给我放冷箭,居然还好意思来海商会馆吃饭。”韦宝放下茶杯,眯了眯眼睛。

    韦宝这般说,主要是想看看王秋雅的反应。

    “公子如果想整治郑忠飞,不必与我说,与我毫不相干。”王秋雅答道。

    韦宝微微一笑:“真的?若我杀了他呢?”

    王秋雅闻言一怔,没有想到公子会说出杀人这等狠话,以她对韦宝的了解,知道韦宝说到的事情,多半是能做到的。

    王秋雅的迟疑,让韦宝心里舒服了不少,他不希望王秋雅是一个冷漠的女人,不管对郑忠飞的感情怎么样,总归是有过一段经历嘛,若毫不关心,不是冷漠是什么?

    “走了,我也该沐浴歇息了。”韦宝站起身来,伸个懒腰:“刚才听那些公子哥的意思,都不看好我中秀才,若是我能确保中秀才的话,这似乎倒是一次赚钱的大好良机!”

    韦宝想到了现代的世界杯下注,每逢大的国际比赛,庄家们都忙死了,各种盘口大量吸金。

    若是能确保考中秀才,这一炮,估计得赚十万两以上的纹银,都有可能吧?

    尤其今天张榜,自己的试卷贴出来,明天肯定整个辽西辽东都传遍了,大家都知道自己水平不行,而辽西辽东又十多年没有出过秀才了,应该是一边倒的盘口。

    韦宝暗忖,这事,明天起来之后,得去找祖春才合计一下,祖春才是祖光赫的师爷,对官场方方面面都很熟悉,自己这次能侥幸通过府试,也多亏了祖春才,找他是正对路子。

    “郑忠飞在背后使坏,该当受惩罚,不过现在没有致命的恶行。”王秋雅跟在韦宝身边道。

    韦宝正在想着怎么中秀才,怎么赚钱的事情,笑道:“你还在想郑忠飞啊?我刚才说着玩的,放心,他的账,我都给他记着呢!我不会专门针对他的,他现在跟我差了不知道多少层级,若欺负他,便如欺负一只小蚂蚁,我并不是一个小气的人。”

    王秋雅点头道:“公子不是小气的人。”

    韦宝呵呵一笑,在王秋雅的服侍下,沐浴之后上床睡觉。

    因为酒劲的关系,一挨着枕头便打起呼来,平时韦宝是很少打呼的。

    韦宝第二人睡到半晌午才起床。

    “太阳都升起这么老高了?”韦宝坐在床上,看了看窗外,木格子玻璃窗户的边缘透出金黄色的阳光。

    韦宝旗下的商号,客栈喝酒楼,已经全部将窗户换成了玻璃的了。

    这也是一种活招牌。给玻璃打广告了。

    只可惜推广程度,还是不如韦宝之前期许的那么厉害。看来什么事务要让人接受,都得有个过程。

    “还早呢,公子昨日喝了那么多酒,再睡一会吧。”王秋雅听见韦宝起床,急忙过来服侍。

    “不睡了!今天还有很多事情!”韦宝呼的一下子做起来。

    在王秋雅的服侍下,束发、洗漱。穿戴整齐:“让人准备一下,我要去见祖春才。”

    “是,我马上让人备车,公子先吃饭吧?”王秋雅问道。

    “不吃了,也不用备车给我,让人现在就去请祖春才过来,我要在海商会馆请他。”韦宝道。

    王秋雅哦了一声,“我这就去办。”

    韦宝昨晚上宴会的时候,就一直在思考,怎么样才能必中秀才!

    以他目前的见识,觉得毫无希望,只能请教祖春才了。

    否则,他做事很讲究保密性的,越少人知道越好,尤其通过手段得来的科举功名,传出去怕不光彩。

    韦宝知道院试第三场,主要考的是策论。

    策论本来是要考查考生博古通今的能力,需要考生通读史书,以及当朝政书。可随着发展,考生们只读《文献通考》,《大明会典》。一古一今来应付。

    甚至有背作文考场誊抄的。据《双槐岁钞》记载,状元毛澄的殿试策论被丘浚发现抄袭“至面检毛修撰澄廷对策,多出《小学史断》,全无自得”

    既然有出题范围,那么自然就出现了考生对题目的“预测”。

    据朱国桢的《涌幢小品》记载“黃學士葵陽洪憲。未試前。儗科場題。十中七八。不知何靈至此。”

    不仅如此,明代商业出版十分重视科举文章。

    明代人称之为“时文”。

    所以常有人背诵时文来应付科举。

    顾炎武本人在日知录中就对这中风气进行了批评“夫昔之所谓三场,非下帷十年,读书千卷,不能有此三场也。今则务于捷得,不过于《四书》、一经之中拟题一二百道,窃取他人之文记之,入场之日,抄誊一过,便可侥幸中式,而本经之全文有不读者矣”。

    “今日科场之病,莫甚乎拟题。且以经文言之,初场试所习本经义四道,而本经之中,场屋可出之题不过数十。富家巨族延请名士馆于家塾,将此数十题各撰一篇,计篇酬价,令其子弟及僮奴之俊慧者记诵熟习。入场命题,十符八九,即以所记之文抄誊上卷,较之风檐结构,难易遇殊,《四书》亦然。”

    拟题这一现象表明科举在实施的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偏离最初的愿望,变的僵化。也使一部分人从中找到的作弊的方法。

    明代科举中的“贴卷”

    明代科举的格式,科举的发展过程中慢慢的开始变为从注重内容,变成注重格式。逐渐开始出现了一些考试规矩,对于不符合格式的科举试卷就开始有了惩罚——贴卷。就是把犯错的卷子贴出来惩戒。

    哪些试卷会被贴卷呢?其实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比如试文涂抹,顺序颠倒。还有就是所谓的“七夫,七盖,七甚”。

    这是什么意思呢?

    “夫,盖,甚”都是文言文中的语气助词,也就是说如果这些字在文中出现七次,那么就会被贴出。

    晚明赵维寰回忆自己乡试时,写完卷子准备交卷,不过当时的收卷人员正在封“书经卷”让他稍等。他便展开自己的卷子检查,发现自己卷中用了七个“夫”,急忙拿笔将其中两个改成“盖”这才免于“贴卷”。

    韦宝倒不担心自己会考不出来,凭他有手机,存了一大堆策论范文,考出来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没有把握能通过啊。

    祖春才每天不是很忙,也不是很闲,主要工作是协助知府祖光耀处理公务。

    但到了饭点,祖春才向来是很忙碌的,永平府便为辽西大部了,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少不得时常有人请客吃饭送礼啥的。

    找知府之前,首先要找他,所以,祖春才的饭点,基本上都是有着落的。

    祖春才很快就到了,见面便笑道:“韦公子,知道我这顿推脱了多少人吗?有四家提前打好了招呼,都要约我吃饭。”

    韦宝急忙拱手相谢道:“知道知道,祖大哥贵人事多,能请到祖大哥,这是我的面子呀。让那些人多等一餐吧,反正要求着大哥的人,肯定还会等着的。”

    祖春才听闻,一脸得意。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