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来了个调研组-《官路高升笔记》


    第(1/3)页

    叶三省看看赵石二人,又看看杨中,说:“如何争取古镇的主持,这个杨书纪肯定更会,更容易运作啊。我看直接跟吴书纪说,他都会同意的。”

    “不要想当然,也不要把事情想得这样简单。”杨中摇头,“如果不是我了解你,我会认为你是讥讽我夺了你的宝来山开发主持权。但是你别忘记,上次正好就在这里,是你自己提的建议。”

    ——只有在叶三省面前,杨中才觉得自己真正放松,可以畅所欲言。

    “我哪敢。要敢也是木匠作枷,自作自受。”叶三省苦笑,“不过吴书纪那里,我觉得真的可以直接交流,杨书纪带着赵总和石总直接去找吴书纪,吴书纪应该会接受的。”

    “可以考虑。”杨中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但接受也得先有个预案,就是古镇怎么操作。好吧,争取古镇主持我来跟吴书纪沟通,今天就听你说说临江古镇怎么办。”

    “那个方案写得够详细了吧?”叶三省再次苦笑,“以馆为抓手,以建馆为核心,围绕馆进行布局,组织素材,提炼主题,我都写过了。”

    赵政华,石松乔和杨中三人都看着他,面无表情,叶三省只能继续说下去:“目前我考虑的建馆,是建一个川南民居陈列馆,有了这个名义,就可以围绕民居来做内容和配套,——实际上,我希望艺术家村跟这个民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艺术家村说到底也是一种民宿民居,一个陈列时光,一个陈列时尚。”

    ——石松乔轻轻击掌。应该是为最后一句妙语。

    “怎么做内容呢?首先利用临江镇现在的近百家明清木构民居,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保存得非常完整,比如王家大院,刘家大院,雷家祠堂等,都可以做一个相当宏伟的规划,进行招商,——我的想法之一,各个民居不能做为空房陈列,而是做为生活馆展示,里面最好让人继续居住。以前一直是这样,一两百年了,没有必要改变。”

    “甚至可以在一馆的旗帜下,开十个二十个陈列馆,比如陶陈列馆,玻璃作品陈列馆,码头文化陈列馆等等,到时再来考虑如何突出重点,进行宣传。”

    “大部分民居略作修复后,做一定的特色装修,可以开展特色餐饮,特色商品售卖,除了这些惯常的景区经营模式外,可以考虑引进一些体验式的场所。”

    “因为现在做古镇的比较多,我们江城都有好几个,所以我个人建议,不突出宣传古镇,而是推‘馆’,在‘陈列馆’的带领下进行运作和经营。”

    “其实这些方案里都有,杨书纪可以发给你们,真没必要让我唠叨。”

    叶三省苦笑着结束了讲述。

    “哈哈哈,知道为什么要你说吗?这是我特意要求你的杨书纪要求你说的。”石松乔笑道:“知道有一个段子吗?我知道,但我就是想再听你说一遍。我看过个方案了,很喜欢,就是想听你再说一遍,我们听着舒服,放心。”

    叶三省苦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