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我这气运,也该起作用了-《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2/3)页

    但,当时是本性流露,还是真的有此设想,董昭其实有点记不清了。

    到了第三日,果然郭汜的人也暗暗到了他府邸,将回应告知,他愿意暗中迎曹公,且为他功绩请天子再做赏赐。

    同样,李、郭二人在随后的几日里,都没有察觉到彼此派人来见过他,说明内城的暗探真的被蒙蔽了。

    董昭身为骑都尉,从河内进入长安起,都会有人盯梢,绝不会放任他在城中自由游走,随意谋划。

    而且,他的确也做了不少暗地里拉拢的事,却一直没有被拆穿,这足以说明当时钟廷尉所言非虚,真的有人在背后蒙蔽二贼的耳目。

    第七日时,董昭送出去书信的人,也都陆陆续续回应,有的人大为欣喜,表示愿意归附曹公;有的人模棱两可,只是托董昭表达谢意,并没有亲近的打算。

    而还有一半的人,并没有任何回应。

    不过依照现有的回应,董昭大概能知晓有多少势力愿意帮他在天子面前进言,又有多少人能够在李郭二人眼前说得上话。

    是以,董昭顺理成章的提出了东归的意见,并且上书尚书台,请百官在朝会上考量此事,听天子做出决断。

    百官争论不休,李傕郭汜则是默不作声,彼此不相对望,而天子陈去年大旱之情,长安百姓民不聊生,怨气四起,存粮只能够军中所储,但不可赈灾于民。

    他想要回到雒阳旧都,在雒阳四通八达可令天下诸侯进献朝贡。

    这样,既可以巩固周边护卫兵马,又可安定万民,同时远离长安这灾害横生之地,让李傕与郭汜考虑。

    散朝之后,分别有人去跟随两将而走。

    同时进言,所言几乎都是想让他们迎合天子的想法,归旧都。

    进言的方式都很有意思,差不多说的都是同样的内容:将军若能依天子之言,则日后定为汉廷所倚重,乃是国柱之功绩。

    于是,两人都各有心思,颇为动心。

    三日之内,天子周围诸公不断去请见李傕,陈之以利害,终于说动了李傕。

    李傕勉强答应东归,并且立刻让天子选定官吏,前去修缮雒阳皇宫,再准备车撵、马驾,拟好诏书准备向东而回。

    至此,满朝大幸。

    在他们看来,东归之谋,已经踏出了第一步。

    但,在天子下令出行之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