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正文卷第一百一十五章:余幼时即嗜学,奈何家贫去往皇宫的路上,此时的皇宫还很空旷,只是将一座居于重心的宽大宅邸快速改成了每日可朝议的正殿。 车驾里,张韩和曹操共乘一车,方便商议此行。 “子脩当时买下一半,可谓高瞻远瞩,早早算到了今日之景,可令满堂公卿头疼不已,当真绝妙。” 张韩说完了前后过程,对曹昂可谓是推崇备至。 曹操笑着听完,然后问道:“其实我早就想问你了,你是如何能确定,定都在许?” “还是,你和奉孝早已有些商议,所以暗中进言,促成定都在许,但这又很不现实,难道伱张伯常能提前知晓天子东归的时期?又或者,奉孝连当日鲁阳逼杨奉的计策,都是在为今日铺路?不就是些宅邸钱财吗,你们至于几个至于吗?” 曹操还真就没把这些看在眼里,他更看重的是粮食与人丁,现在还有自己仁义之名、对外之威,因为此理,乃是荀彧当初和曹操说通的。 当初曹操推行内戒令,一是穷,所以不愿长奢靡之风;二是上行下效,好管制曹氏宗亲,让他们不敢随意劫掠揽财,骄奢淫逸,此节还是被张韩逼的,他早年力主仁义待民,大度待骂名,以此成风。 而到后来,荀彧亲来和曹操谈及此事,又盛赞了此举。 他说,为人主者,可设钱粮通行予民,本身是不需此物的,若是日后曹操可为丞相,那钱财便不是积攒储蓄之物,而是用以治国的一种货币而已。 他想要,可以得到很多。 譬如董卓,当年兴铸小币,得亿万万钱财,但却将五铢钱的效力掏空了,导致再也买不到任何东西,真正能交易的反而又成了金银布帛等物,仿佛回到了以物换物的年代。 故而金银,曹操其实也可以说完全不缺,因为他想要,可以随时拿到,这就是权力。 若是一国之主,更是如此,陛下眼中的钱财,应当以“国”为体,收之于民,用之于民。 一进一出之间,便可资一年生存。 他自然不可能在意自己的宫闱之内储存了多少钱财为蓄,因为他从来不缺。 所以,曹操后来深知其理,虽然当时荀彧说的是治州之理。 但曹操却能想到更深远之处。 张韩此刻听曹操的语气,也明白他一直洞察明了,于是很老实的道:“就是,赌一把嘛……反正天子要来,日后这些物贵是肯定的,定都越近,则越受益,反正都是在颍川之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