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桐时落而天下惊秋-《回到过去当学阀》


    第(2/3)页

    “对,有这么一回事。”黄炎培正了正脸色,认真道:“还记得之前请你写几篇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署名文章吗?当时几乎引发的全民讨论。”

    “哦~我想起来了,确实是写过几篇文章,当时也是为了研究职教理论和扩大职教声势,身为本社理事的我当然是责无旁贷。”程诺肯定道。

    “空谈无过,实干兴邦。”黄炎培从椅子上站起来,踱步感慨道:“为避免给人口舌,空言寡效,也为了举例以示人,特创办中华职业学校。”

    程诺点点头,又问道:“学长可有具体计划?”

    黄炎培抬首慷慨激昂道:“当然是针对学生轻视劳动,以作官为求学唯一目的的教育积弊,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实习能力。”

    说完这话,黄炎培突然拍了一下脑门说道:“你先等我一下,我去去就来。”

    没给程诺反应的时间,黄炎培一路小跑,直奔门外,也不知去往何处。

    好在并没有让程诺等太久,不一会儿就看到黄炎培抱着一摞文件兴冲冲地跑过来。

    “学弟,你看这是什么?”

    “我来看看。”

    拿过来一看,里面都是中华职业学校的各种资料。

    “这个是《劳工神圣》的大匾,到时候我准备高悬于礼堂上方,这个呢,则是象征‘双手万能’的符号,将来作为校徽、校旗和校办工厂产品的标记……”

    一边听,程诺一边点头,最后将目光放到最后一张诗上,拿起来情不自禁朗诵道:

    “用我手,用我脑,不单是用我笔;要做,不单是要说……这个是学校的什么?”

    黄炎培带着一丝自得之色,解释道:“这个啊,是我们学校的校歌,学生入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该校歌,每日集会必唱该校歌。”

    程诺点点头,回顾桌子上的一沓沓文件,可见黄炎培在这上面倾注了多少心血,由衷称赞道:“学长,与其说是校歌,不如说是你的真实写照,就凭这个,我这次准备在实际行动上支持你!”

    听闻此话,黄炎培忍不住把头凑过来,有些不敢相信:“此话当真?”

    程诺笑道:“千真万确。”

    通过这些资料的了解,程诺大致明白了这个中华职业学校的大致情况。

    学校采取“做学并进”、“半工半读”、“工读结合”等方针制度,要求学生必须到车、钳、镀等五个实习工场中轮流实习,并规定学生毕业后需要实习一年,成绩优良才发给毕业证书。

    这个正是程诺比较比较看重的,即对人才的系统性培养。

    虽然根据北洋政府教育部第四次教育统计图表公布的结果,截止到今年,全国学校共有129739所,学生达4294251人。

    可这点人在整个大环境面前,还是有些不够看。

    况且里面的诸多学科以人文为主,根本无法满足工业发展需要。

    联系到当前的水运业,程诺主动站起身来,客气道:“不过除了学长已有规划的那些,我准备再补充一些轮船相关人才的培养。”

    黄炎培眼睛微眯,没有着急答复:“说说你的理由。”

    程诺踱了几步,回首认真道:“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曾说夷之长技三,其一战舰,其二火器,其三养兵、练兵之法,特主张聘请西洋工匠,司造船械,教行船演炮之法。”

    黄炎培摇摇头:“虽然魏源明确提出了外聘人才的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却是难能可贵,可惜清政府并没有及时采纳啊!”

    程诺笑道:“那是陈闻旧事了,满清也不都是傻子,咱们李中堂就说过广购机器为第一义,精求洋匠为第二义,当初江南制造所里过半以上都是洋人,即便是现在也是如此,我们的优秀人才实在太少了。”

    满清政府创办的其它制造舰艇的工厂,基本上都雇有西洋技术人才。

    在整个近代,中国的舰艇工业的建立建设和曲折发展都与洋技术人员有着密切的联系,直到抗战胜利时,江南造船所所长马德骥还“聘请美国工程师十余人,为采用最新技术之准备”。

    与江南造船所相呼应的福建船政,其建厂蓝图是从国外全面引进的技术,并且主要是由聘用的法国人来完成,国人基本上全程处于次要地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