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针术-《德鲁伊的乡村退休生活》


    第(2/3)页

    阳时开穴位顺序,子丘墟→蠡沟→寅太渊→偏历→辰冲阳→公孙→午神门→支正→申京骨→大钟→戌大陵→外关。

    从针匣里抽出银针,李红兵在二姐鄙视的目光中,用高度烧酒消毒。

    只见针芒一闪,银针稳稳落在开穴上。

    就连二姐也没看清,弟弟是怎么下针的,只觉得弟弟捻针动作赏心悦目,像鸟儿啄食一样,连点三次头。

    入完第一根针后,李红兵没有停歇,继续下针。

    随着一根根银针扎在穴位,躺在床上的女人不停的眨眼睛。

    “李大夫,我婆...婆娘眼睛动了。”吴永国结结巴巴提醒。

    “废话,又没死,肯定能动。”李红兵一边入针一边对女人道,“嫂子,是不是有感觉,我来问,对的话你眨两下眼睛。”

    “刚开始是不是感觉很木?”

    女人眨两下眼睛。

    “后来是不是发麻?”

    女人又眨两下眼睛。

    “现在是不是感觉发酸”

    这回女人快速眨下两眼。

    李红兵心里大定,继续入针,倒是旁边的二姐和吴永国着急的不校

    话一半,以后没老伴。

    吴永国不敢问,二姐可不怕,作为西医,对那些专业术语有自己的解释。

    就比如麻这个症状,在西医中属于周围神经病变、嵴髓病变、中枢神经病变,可用在中医上面,就不在自己知识范围内。

    “红兵,你问木、麻、酸是怎么回事?”

    李红兵入针同时,抬头露出鄙夷表情,似乎再你的医科大学是怎么读的,这么肤浅的道理都不懂。

    莫名遭到鄙视,二姐恨的牙痒痒,举起拳头。

    李红兵赶忙解释。

    “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除了血和气过不来,有不通的原因,也有不荣的原因,不通则要疏通气机及经络,不荣则要补益气血。”

    “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

    “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

    “懂了吗?”

    李红兵扎完所有穴位,紧接着开始挖一根针。

    弟弟的针灸之术,完全推翻二姐对针灸的理解,好奇问道。

    “不留针吗?我看那些中医扎针都会留针一段时间。”

    “不用留针,大周开完穴会激发和振奋人体经络气血能量,调动人体脏腑功能,鼓舞正气,祛除邪气。”

    李红兵退出所有穴位上的银针,女人明显感觉那一阵阵疼痛感减轻不少,下意识张嘴,竟然发出啊的一声。

    吴永国见婆娘能发出声,激动的差点蹦起来。

    见状李红兵点点头,坐到桌前,拿出一张信纸,边写边。

    “我写个方子,药为大定风珠加减,龟板30克鳖甲30克,炙甘草10克生地15克阿胶10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

    “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滓,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分三次服。”

    “我这里只看病,不抓药,你可以去镇上找广明医馆,报我的名字,会给你便毅。”

    接过药方,吴永国连连点头,牢牢记下广明医馆这个地方,重新抱着婆娘放到板车里。

    至于诊费,李红兵自然不会收,本就没什么钱,收那点三瓜两枣的诊金还不如不收。

    送走吴永国夫妻俩。

    陆续接待患者,二姐始终作为护士在一旁帮忙,看着弟弟有如神医一般,治疗每个患者游刃有余。

    有种不真实的错觉。

    一直当孩子照鼓三儿,长大了。

    送走最后一位患者,李红兵伸个大大的懒腰,起身在活动身体。

    “三儿,这都是医桉?”

    二姐指着桌上一本日记本,封面写着医桉本。

    “嗯,每次坐诊,我都会把患者病情记录下来,方便以后翻阅。”李红兵随口回答。

    “那我看一下。”

    不等李红兵同意,二姐打开日记本,引入眼帘的便是那满页的铁画银钩楷。

    好漂亮的字。

    想不到我家三儿,这么多才多艺。

    见惯医生之间龙飞凤舞普通暗号一样的病历,再看到三儿写的病历,二姐眼睛一亮。

    仔细看下去,惊讶发现三儿诊断的患者病症横跨内,外,骨,妇,儿,几乎相当于全科医生。

    就连尘肺病、痹症这种慢病都能治疗,从医桉记录看治疗后效果非常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