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拖雷本想告诉窝阔台,从原西夏那边得来的消息,宋军哨骑已经进入西夏境内,还占据了叠州,封住了前往吐蕃的道路。 种种迹象表面,四川的宋军很有防备我们的意思,甚至可能进攻我们,这个时候,咱们不能相信宋人借道的事。 但拖雷知道,现在他说什么都没有用,窝阔台一定会反驳。 看他还在犹豫,窝阔台故意道:“四弟若是没有把握,不敢去借道,此事,朕再另派他人?” 这话就明显故意激拖雷。 话说到这份上,拖雷也没办法。 “圣旨给我,我去宋境商变借道之事。”拖雷只好道。 窝阔台拿过圣旨,缓缓交到拖雷手上,但放上去时,他突然脸色一正。 “我知道四弟你曾经在临兆府被宋人打败过。” 嘶,拖雷又是瞪起眼睛,差点跳起来。 窝阔台公然揭短,摆明故意的,而且当年他不是败,只是撤退而已。 拖雷狠狠盯着窝阔台,并没有解释,只是一把抓住了圣旨。 窝阔台继续道:“还请四弟以大局为重,借道伐金,是父汗的遣愿,此等大事,关系我们灭金的成功与否,千万不要以私人喜好,擅自与宋人开战。” 拖雷大声道:“臣弟知道怎么做,请合汗放心。” 他用力一拉,居然没能拉过圣旨。 窝阔台还是没放手,沉声道:“你对着长生天发誓,不能擅做主张。” 拖雷也急了:“若四川宋军不肯借道呢?” “你不是有圣旨吗?”斡陈那颜道。 “四川向来自主,圣旨有时也不一定管用。” 双方一时陷入僵持。 边上的速不台只好道:“宋人向来是贱骨头,有时候需要敲打才能听话,请合汗放心,咱们定然能完成借道之事,且不会破坏和宋人的联盟。” 窝阔台脸色稍缓,他慢慢松手,圣旨终于被拖雷拿到手上。 窝阔台语重心长的道:“我知道宋人无能,国内**,但现在还是以灭金为重。” “必要的时候,咱们可以请宋人一起出兵,合攻金国。” “还请大伙务必暂时先忍一忍。” 窝阔台这会也不想和宋人翻脸,所以不希望拖雷破坏联盟之事,等灭了金国后,咱们可以再收拾宋人。 拖雷嘴上立刻答应了。 速不台这时看了眼拖雷,想问拖雷,宋人派出哨骑在西夏境内到处跑来跑去,杀我们的哨骑,还占了叠州这事,你不和合汗说下? 拖雷不动声色摇了摇头,示意速不台不要说出来。 拖雷现在所提的意见,窝阔台都反对,你提出来,窝阔台更以为拖雷是想找借口对宋对兵,到时换了他怎么办? 现在拖雷全权处理西路军事宜,他不想节外生枝,先拿到兵权,回到临兆那边,等窝阔台回草原后,到时想怎么干宋人都行。 速不台应该猜到了拖雷的意思,当下也不再出声。 不过这时场中另有人突然出声了。 有个年青的身体往前一站:“父汗。” 众人看去,正是窝阔台的次子阔端。 阔端这会才二十多岁,正当年青,他突然向窝阔台道:“吐蕃与宋金西面相邻。” “国内盛产战马和牛羊,儿臣想派人招降土蕃,或能为我国所用?” 这是年青的阔端第一次展现他的军事和战略能力,眼光独到的看到吐蕃的作用。 窝阔台听罢还是暗暗点头,没想到小儿子还很有战略眼光的。 吐蕃当然重要,将来打宋朝也好,打大理也好,都得从吐蕃走。 不过他现在太忙了,东边有部下在打东夏和高丽,西路军拖雷准备向宋借道,那还有时间理会吐蕃。 “你说的不无道理。”窝阔台缓缓道:“但现在我们正是用兵之际,吐蕃的事,可以再等等。” 阔端无奈耸耸肩,只好退下。 这会他人微言轻,说完后发现四周也无人响应他。 招降吐蕃的事,他在历史上也是经过多次,从1240年发兵攻打吐蕃,到1247年招来共坚赞会谈,前后经过七八年时间,以战逼和,这才终于与吐蕃谈好归附的事。 这次是他第一次提出招降吐蕃的事,当然以失利告终。 窝阔台说的也不无道理,你嘴上说说,谁会降你,肯定要先派兵去打,打怕了他们,他们才会降。 这会到处用兵,那能分出精力去打吐蕃? 别人不说,拖雷就第一个不同意,拖雷正打算对宋四川用兵,你要打吐蕃,拖雷的兵马肯定要被分出。 果然,窝阔台说完后,拖雷也马上道,吐蕃的事不急于一时,现在还是灭金为重。 这下四周再无异议,阔端也无话可说。 当天窝阔台和众贵族定下决定,秋季伐金,主要看拖雷能不能借到道,如果借不道,这事就要怪拖雷了。 议事结束之后,各贵族纷纷离开,蒙军会先回草原官山修整,准备粮草器具,同时等拖雷的好消息。 很快大厅里只余下窝阔台和儿子阔端。 阔端见四下无人,上前小声问父亲:“为何让四叔带领这么多兵马?不是要消他的兵权吗?” 原来他刚刚故意提议打吐蕃,是想分割拖雷兵力。 当年拖雷得到成吉思汗手上一百多个千户队的一大半,大蒙古最精锐的兵马都在拖雷手上,窝阔台相当忌惮,早就想把拖雷的手上的兵马弄过来,但一直找不到借口。 这次速不台又投向拖雷,使拖雷手中实力大增,越发让他感受到了威胁。 “不急。”窝阔治冷笑:“他这么喜欢借道攻金,就让他借道。” “。。”阔端一脸懵比,似乎没有听懂。 “阔端啊,你还记得,你爷爷临终前说的话吗?”窝阔台语重心长的道。 “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