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背诵完后,胡亥笑呵呵地朝御座上的秦始皇拱手道: “……官府收入银币,以一千钱装为一备,用其令、丞的印封缄。钱数不满一千的,也应封绒。钱质好的和不好的,应装在一起。出钱时,要把印封呈献令,承验视,然后启封使用。百姓在交易时使用钱币,质量好坏一起通用,不准选择。 布长八尺,幅宽二尺五寸。布的质量不好,长宽不合标准的,不得流通。十一钱折合一布。如出入钱来折合黄金或布,应按法律规定。 市肆中的商买和官家府库的吏,都不准对钱和布两种货币有所选择,而列伍长不告发,吏检查不亚,都有罪。 父皇所颁布的《金布律》不仅可以通过对财政收支的管理,缓解国库紧张,还可以增加货币流通,减少区域间隔,规范市场管理,提高经济活跃度……” 听罢,嬴政捋着胡须满意地笑道: “背得不错,说得很好。经济活跃度?不错,这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易华伟朝嬴政躬身道:“公子聪慧,只看过几遍便熟记于心。稍加提醒,便会举一反三。” “好!” 嬴政看向易华伟:“赵高,你教得不错!” “臣不敢居功。” 易华伟躬身道:“臣只是奉命行事,是公子天资敏锐。” 前段时间,嬴政看见易华伟正在写字,字迹工整如银勾铁画,大悦之下又考校了易华伟律令,于是,他得了个新差事:做胡亥的老师! 在秦朝,书法、律令、断狱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对国家治理深刻理解的体现。 秦朝,一个以法治为国家根本的王朝,对公子的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公子们自幼就要接受严格的教育,这些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修养,更包括对法律深入的理解和实践。因为在秦朝的历代君王看来,“法”是维护帝国统治不可或缺的工具。他们深知,只有当每一位公子都能够深刻理解并掌握法律,才能够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秦朝之所以能够连续出现六代贤君,这不仅仅是因为运气好,更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贤君的出现,是因为秦朝有一套系统的教育体系,这套体系培养了公子们对法律的尊重和对国家治理的深刻理解。即便是对商鞅变法深恶痛绝的秦惠文王,虽然能够诛杀商鞅,却无法废除他留下的法律。这说明,秦朝的法律已经深深植根于国家的治理之中,成为帝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意外。在淳于越的教导下,扶苏这个异类出现了。 “山有扶苏,香草佳木。” 秦始皇能给自己的长子取一个如此文雅的名字,由此可见,秦始皇对这个长子是寄予厚望的,他希望扶苏能成为一个品行仁厚的治世贤君。 嬴扶苏确实也不负秦始皇的厚望。 扶苏俊雅挺拔,温润如玉,淡然高华,谦逊有礼,算得上一位谦谦君子,成长于政风良好的秦国宫廷,又接受了良好的学识教育和治国培养,连赵高也赞叹扶苏:“刚毅而勇武,信人而奋士”。 作为长子,虽未明说,但秦始皇却一直将扶苏当成大秦的皇位继承人来培养,是事实上的大秦储君。 大秦以战止战,一统天下。为了巩固统治,弥合六国,始皇帝修驰道、修长城,拓南越、开北边,百姓们付出了终结分裂、走向统一、实现富强必须要承担的一个历史痛苦期。 其实始皇帝早有调整政策的准备,当秦朝上下都在学法入仕、以吏为师的时候,秦始皇偏偏给扶苏找了个儒学大师淳于越,当他的老师。 秦始皇虽然尊崇法家,但对待诸子百家的总体态度是开明的,他吸收六国的诸子学生参加政府,设置博士官,让他们参议朝政。 淳于越,就是秦国博士集团的首领人物。在淳于越的辅导下,扶苏深受儒家思想熏陶,钻研儒家典籍,重视“以德化民”,倡导“顺民之情而与之休息”、“约法省刑”、“轻徭薄赋”的治国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当时秦国急需休养生息的现状,这种仁治理念也为扶苏赢得了贤名,使其在民间颇具好评。 秦始皇这一举动,其实已经明白无误的彰明,在他身后,秦帝国的国策会逐步改变,与民休息等仁政善举将会实现,大秦帝国将在修正航向后继续稳步前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