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刘焉望向吴懿:“子远,情况明朗之前,州府军需提高警戒。” 吴懿拱手:“末将明白。” 赵部率部悄然离开,让益州府大为震动。 刘焉原本打算,等赵部离开益州,就另外任命一位巴郡太守取而代之,并派州府军堵住后路,即便赵部怀恨在心,也只能灰溜溜地离开。现在赵部倒是走了,可州府没有掌握他的行踪,任命新太守的事情只能暂时搁置。 刘焉甚至怀疑,这是赵部给他挖的一个大坑,假装离城,其实躲在某个地方静观其变。倘若州府考虑不周,很快派一个太守过去,正好给了赵部借题发挥的机会:本太守一片丹心讨逆报国,可州牧趁机夺我太守职位,是可忍孰不可忍?本太守不去打董卓,完全是州牧的问题! 这还不是最狠的。 易地而处,如果刘焉是赵部,会扭着此事不放,不断做文章攻击州府。 以他的手段,会果断清理掉巴郡境内倒向州府的县令,重新掌控全郡,不再给州府插手巴郡事务的机会,形成地方割据之事实。如果运作足够好,还可以通过大肆挞伐益州府不出兵勤王,质疑州府对朝廷的忠诚,拉帮结派,反攻倒算…… 太可怕了! 刘焉庆幸自己想到了这一点,他不会给赵部这样的机会。 必须找到赵部! 州府探哨全体出动,到处打探郡府军动向。 刘焉相信,要不了多久就会有消息传来。八千人的部队想避开所有人耳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定有痕迹! 查不到赵部行踪,刘焉如鲠在喉,坐立不安。 州府军也跟着倒霉,谁都不敢拍着胸脯说,赵部不敢悍然攻打绵竹城,哪怕看起来这种可能性接近零。益州府有五万部队,刚正面巴郡府没有任何机会,可兵力多寡从来不是决定胜负的必然条件,瞅准机会来一波突袭,八千人完全有能力攻破一座城池。 但刘焉再次失算。 赵部和八千郡府军好象人间蒸发一般,杳无音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