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合作(下)-《公子許最新小说》


    第(2/3)页

    这才是房俊找上司农寺寻求合作的原因。

    农耕不是一件简而化之的事情,不可能一条纲领适用天下。每一地的土壤、气候、降水等等条件的不一而同,便代表着耕作方式的不同,必须依照当地的自然条件,适当的进行变化。

    而唐朝与后世相距前年,这可不仅仅是时间的差距,千年时间,说是沧海桑田都不为过,房俊对于现在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完全不知,怎能编撰出适应各地耕作的农书?

    司农寺下属的诸屯,最低一级分派到天下各州府县,掌营种屯田,句会功课及畜产簿帐,以水旱蝝蝗定课,劝率营农,督敛地课。只要将这些分派天下的诸屯屯监召集起来,便可得知天下各地的地质条件,以此才能完善的编撰农书。

    否则房俊干脆就自己搞了,以他领先大唐千年的农业知识和耕作技术,完全不需要旁人帮衬……

    窦静虽然不是农耕出身,但是担任多年司农寺卿,作为天下农课的最高长                    最高长官,对于农耕之事自然不会陌生。房俊这么一说,窦静便立即明白了房俊的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借助于司农寺的行政资源,收集天下各地的地质条件,汇总到房俊处,由他领衔编撰农书。当然,自己作为司农寺的最高长官,可以在农书的作者栏里署名……

    窦静疑惑的看着房俊:“二郎通晓农耕之事?”

    这在他看来,实在是太意外了……

    满长安,谁不知房俊是个纨绔子弟?虽然近年来屡屡有经典之诗词流传出来,前些时日崇贤馆内与江南大儒王雪庵的一番对质,更是提笔成章惊才绝艳,但是他怎么会种地呢?

    尽管国朝将国民分成“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农民看似只是略低于士人阶层,但是实际上却已然是最低等级的存在。工匠们掌握着祖传的技艺,商人创造着大量的财富,农民与之相比,已然处于弱势群体。

    似房俊这等锦衣玉食的官宦子弟,怎么可能没事儿去了解作物如何耕种?

    房俊奇道:“前辈没听过育苗之法?”

    他去年创新的育苗之法,今年已经风行关中,大多数有条件的农户都已经采用此法,提前育苗。这窦静身为司农卿,居然不知此事?

    窦静大吃一惊:“难道此法当真乃是二郎所创?”

    房俊不解道:“前辈何以有此问?”

    当然是我开创出来的,没有我,谁能把千百年后的育苗之法搬运到大唐?

    窦静上上下下打量房俊,叹服道:“市井之间竞相流传,说是此法乃是‘呼风唤雨房二郎’所开创,只是老朽一直未肯相信。毕竟二郎一直以来的名声,可不会令人相信你会沉下心来钻研农事……”

    房俊郁闷了……

    名声的确是个好东西,就因为自己以往的名声不好,说起打架滋事人人能想起他,说起育苗之法,听到名字也不相信是他开创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