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水底辘轳声不断 浪里桃香 春兴太颠狂 不顾残妆 红莲双瓢映波光 最是消魂时候也 露湿花房 后庭宴 半塌清风 一庭明月 竭尽迷离情难说 美人原自更多情 翻做个翰林风月 回头一笑生春 却胜酥胸紧贴 游云滞雨 听娇声轻聒 松竹影萧萧 桂花香拂拂” 茉莉真乃博学多才啊! 听得茉莉并未生气,叶东暗自放下心来; 但是说啥也不再谈论这个话题了; 耳边传来茉莉好听的声音; “叶东,祝你好运,有时随时可以联系我!” 说完,滋地一声关了听筒; 此时,再让叶东看空姐却是说啥也看不下去了; 忽然想到既然是去大东,了解下大东这个民族,却是甚为必要; 于是想到了一个传说,虽然说是调侃戏言,但是确实从某些方面也反映了大东人的某些性格特点; 话说大宋年间,武大郎之妻潘金莲与西门庆私通后,武大气不过,常寻隙与西门庆拼命,然终因技不如人,每被打得半死而回,且常被潘金莲耻笑鄙视,每晚只能睡在床下,自思人生毫无意义,倒不如死了干净; 终有一天,武大郎穿戴整齐,自山东一带跳海自杀。然天无绝人之路,海中漂来一块木板,武大郎捞到救命稻草,在木板上漂流三个多月,每日以吃生鱼为生,终漂至一大岛,即本州岛,武大郎到达本州岛后,因其为文明人种,野人们推其为王; 武大郎与岛上野人野合繁衍,好不风流快活,传下当今大东人; 所以武大郎应为大东人的祖先; 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为证; 大东名字的由来:后代多了,没有姓名难以识别,武大郎即以当初野合地点为其取名,在渡船边野合的叫渡边,在自家田地内野合的叫本田,在田中间野合的叫田中,在松树下野合的叫松下,在竹子脚的叫竹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同一地点野合生子多了,即以大郎、二郎、三郎、四郎……识别之; 又自思大郎、二郎与武大郎(本人)、武二郎(武松)重名,觉得似有不妥,所以大郎加一点改称太郎,二郎改称次郎;传续至今,日本人名多叫渡边太郎、渡边次郎、渡边三郎……等等; 但是所有大东人的名字有太郎、次郎的,却是没有叫大郎、二郎的,就是为了和武大郎、武二郎的名字避讳…… 为何大东人个人普遍不高?原来因为武大郎的个子不高,这个基因被后世子女完全地承继了下来,故大东人的个子在世界多个民族当中是最矮的; 大东文字的由来:武大繁育子女后,人数一多,没有文字,交流不便,其子女向其要求:闻祖辈为东方大国,文化昌盛,恳求赐给文字,以兴邦国; 然武大识字不多,又怕被人知道,而暗中嘲笑自己,即搜肠括肚把记忆中的中国文字翻将出来,胡乱配以音义,赐给子民,想不起来的就胡划拿华国文字的一半作为日本的文字,世传下来,故日本文字中表象上多为汉子的一半,且与中文形同而音、义有异,盖由此也; 大东国旗的由来:武大成立国家后,社会向前发展,臣民又来要求:既成立国家,国应有国旗,武大又为国王,恳求赐予国旗; 这可难坏了武大,闭门三天,苦思不得,又怕被人取笑,肝火大盛,盛怒之下,自己在屋中把东西乱扔,偶把卖剩的烧饼甩了一块,粘在壁上,武大一看灵机忽至,开门召入子民,示以烧饼粘在壁上的图样,取其为大东国旗,所以大东国旗乃如今之图样也; 大东人为何喜欢吃生鱼片?原来武大在海上漂流三月,以吃生鱼为生,吃习惯后,到大东之后反觉生鱼比熟鱼好吃,故而教之于子民,所以大东均吃生鱼而不吃熟鱼; 大东为何没有在床上睡觉的习惯?原来武大在华国时间,因潘金莲凶恶无比,自娶潘氏入门后,每日不敢亲近,夜间只能睡在地上,无缘上床睡觉; 特别是西门庆与潘金莲勾搭上后,更只能睡在厅间地上,不得入房中半步,何敢奢望睡床;习以为常,武大反而觉得睡地上比睡床更加舒服; 到大东成为国王后,原想恢复睡床,然见床伤情,遂下令全国臣民不得做床,一律睡在地上,所以大东无床,国人皆睡地上; 相扑、摔跤的由来:武大在潘金莲与西门庆勾搭之时,每欲与西门庆拼命,然身材矮小,又无任何武功,每冲上去,头只到西门庆肚脐,只能抱住西门庆大腿不放,西门庆往往只需拎住武大肩膀,抬臂一摔,武大即被摔得鼻青眼肿,落荒而逃; 武大对此记忆犹深,至大东为称国王后,子女闻说东方武术神奇无比,即求之于武大,武大自思西门庆摔他之术甚为神奇有用,自己又只有相扑抱腿之技,即合二为一,传授给子民,故大东武术以相扑、摔跤为盛; 武士道的由来:武大创出大东摔跤武术后,国人尊为国术,求赐以名称。武大自思此术传自武氏,是武氏的道术,即称之为武氏道,讹传至今,演变成武士道…… 想到这里,叶东暗道; 武大郎也真是的,自己跑到本州岛逍遥自在,享受世间春色,自不必说,但是没想到如今却在世界上养出这么一堆祸害来; 想是武大郎常年受西门庆、潘金莲欺辱,感情压抑惯了,才形成大东人这么狭隘、变态却又残暴的心胸来; 有人说大东人“重小节而无大义”、“畏威而不怀德”,真的是最为恰如其分的评价; 每一个国家都会有它所具备的特点; 像华国,就是包容万物的“中庸之道”,一个“和”字几乎容纳了所有的民族特性;; 像m国,就是“自由民族”的普世价值观。 一个民族,无论它历史长短,经历过多少坎坷与曲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