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能坐在这里的,都是国家宝贵的人才,不能出现任何闪失。 “感谢。”老者转身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这次仅仅隔了几秒钟,便有另一人上台,阐明自己的计划。 这时叶知秋才明白,他们这些人都是考古队的成员,但其中每五人又划分为一组,彼此负责不同的领域。 “报告高局,我们小组经过研究,考据地方志文献,认为沉银处可能位于锦江上游,申请调派人手十名,进行临时围堰。” 上台讲话的,是一位四十多岁,身材略显消瘦的中年男人。 他穿着一件深灰色西装,头发贴在额前,显得有些稀疏。 听到对方竟然要临时围堰,众人都不由露出惊讶的眼神。 他们这大半个月里,进行过起码八次以上的试探选点。 出动了几十名专业潜水员,人力物力都有所消耗,却连半个铜板都没捞上来。 不过好在这样的行动,并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最多只惊跑水下的动物。 但围堰就不同了。 消耗的人力更多,花费的时间也也更长一些。 截流江水,再把中间一段的湖水抽走,这样虽然能直观的看到河床的情况,做出更多的判断。 可副作用就是,对这一段河流的动物,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一旦展开了围堰,就需要至少一周的探查工作。 没了水源,什么鱼都活不成了。 而临时围堰,虽然不用抽干河水,但水位大幅度下降,同样会导致水生物的大批死亡。 在考古界,除非有确凿的把握,否则绝对不会干围堰筑堤的事。 如果抽干了水,或者放低了水位线,却得不到丝毫回报,结果也显而易见,要么被调走考古队伍,要么就留下来当背锅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