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2 太残忍!让苏联孩子参加中国高考-《重生军工子弟》


    第(2/3)页

      高考研究中心几位负责人还想说什么,邓华康却跟谢凯几人离开了。

      “这还怎么搞让老外参加高考他们连中考水平都达不到”高考研究中心主任廖小强抱怨着。

      英语组长王岚更是无语“咱们的学生学英语都痛苦,让舌头捋不直的苏联人学,得更困难,何况要让他们参加高考”

      没有人看好这样的计划。

      对来自苏联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对他们这些老师来说,更是一件折磨人的事情。

      “校长,你真打算让苏联人的孩子参加高考”谢凯都没想到邓华康有这么凶悍。

      以前他们知道校长不敢惹,却没有多深的体会。

      再次为整个子弟校的学生们默哀。

      得此校长,对于基地来说,是好事;对学校的孩子来说,人生已经半只脚踏入了地狱。

      “为什么不让他们参加高考一开始可以有特殊的待遇,直接跟那些与基地有合作的学校以委培的名义来让他们上大学,可基础不好,他们能学多少到时候让他们回来还是不让他们回来回来,不符合我们的用人需求”邓华康觉得谢凯这问题根本就不应该问出来。“在子弟校,不能让谁搞特殊化。要搞特殊化,离开基地就是”

      “老邓这事儿做得对。基地就是这样,谁能为基地创造价值,谁就能得到更好的机会”

      郑宇成看着谢凯,却是对邓华康校长说的。

      谢凯就是因为基地的这种政策而冒头的。

     

     “当年那两万块钱,老子是提着脑袋给的,还好,咱们基地才有了今天同样也是把有能力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咱们基地才能发展得更快”郑宇成这话,也不知道是说给孙玉成听,还是说给谢凯听。

      作为基地管理者,郑宇成可能在管理水平上不是非常强,但是他用人的方法,是绝对符合基地的发展的。

      一切都以基地发展为导向。

      只要能为基地发展做出贡献的,那就是人才。

      这对孙玉成他们这一届的领导人来说,压力很大。

      以前基地发展,都是一片空白,随便怎么整,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基地破产,反正当初基地就是这状况。

      稍微好点,就算成功了。

      “在基地里面,不能搞特殊化。不管资历如何,达不到升职条件的,就在他自己的岗位上待着,别琢磨什么他们熬了多少年,资历有多老”

      谢凯听这话里的意思,分明是在敲打孙玉成。

      难不成孙玉成他们改变了基地的用人规则

      这绝对不是好事。

      基地看起来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但是稍有问题,这一切都会烟消云散。

      资金链一旦断裂,后果不堪设想。

      用人这块,才是重中之重。

      谢凯不动声色地看着孙玉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