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郑主任,这一点我们会谨记的。”孙玉成很是尴尬。 同时也向谢凯看去,谢凯却如同听不出来一般。 孙玉成知道自己能进入管理委员会是什么原因,要是谢凯都反对他,他就在管理委员会待不下去。 他们这一届的任务,就是守好基地,等着谢凯接班。 甚至,为谢凯打造的辅助管理团队,也开始进入了人才选拔考察环节。 那些年轻人,没有谁知道。 这是404内部最为机密的事情。 郑宇成他们看起来是退休了,实际上,郑宇成汪贵林等人依然握着基地的核心权利,白彦君齐志远等人不退,就是这样的原因。 “基地能有今天,就是让搞技术研究的人来决定发展,不去干涉,只要不超过经费预算一旦基地科研成果受到影响,创新不足,技术水平发展不上去,基地怎么可能会发展我们现在的技术咨询公司,快要组建完成,到时候没有技术卖,或则卖出去的技术不够先进,没有竞争力,以后怎么做生意”汪贵林也开口了。 两个老家伙敲打孙玉成,谢凯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了。 “快要中午了,你们就没人打算请我喝酒么”邓华康在一边见差不多了,打断了话题,“好歹我也是辛苦为咱们基地培养人才,作为管理者,你们不应该犒劳犒劳我” “请,必须请啊老校长,您指地儿,学校食堂呢,还是总部机关食堂,或则红旗机械厂食堂招待所食堂也行”谢凯一脸笑容。 平时谁要请老校长吃饭,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龙耀华来了,老校长都不给好脸。 “学校食堂吃腻了,走吧,去总部机关食堂尝尝。”老校长带头往外面走去。 “其实,他这方案是最好的,包括幼儿园同时接受苏联的孩子,足部让他们成为基地一份子。只有这样,那些技术人员才会把核心技术逃出来”去食堂的路上,汪贵林小声地告诉谢凯。 原因就是谢凯觉得苏联孩子参加高考,那将会死得很惨。 “咱们基地的子弟,在经过多年教育,不适合进入大学深造,就向技术工人方向培养,我们需要顶级的技术工种,理论知识得掌握更多,经验要求更丰富随着基地很多项目在精度要求上越来越高,光靠数控机床,无法达到这精度而基地内部人员逐步分流,苏联人的后代却变成一个特殊群体,你觉得最终基地会怎么样”邓华康问谢凯。 谢凯没法回答。 不是他不知道后果,而是他怕那样的后果出现。 任何时代,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对于基地的人来说,苏联人本来就是外来者,外来者还拥有特权,这不是会让基地内部出现矛盾么 “现在苏联人刚来,就把规矩立下,他们如果适应不了,就不适合全家留在这里,咱们那么多单位,安置不下去么” 几人一言一语地告诉谢凯。 谢凯这会儿才算是真的明白基地这是已经做好了接收苏联人的所有准备。 他们,将会成为基地的一份子,而不只是一个给基地打工的人。 只有让他们有了归属感,他们才会更努力地为基地的建设作出贡献。 “那就让他们参加高考呗,我对这结果,不太看好”谢凯很同情地说道。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