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决定大明未来走向的一战-《大明王冠》


    第(2/3)页

    福建顿时四面楚歌。

    直到这时候,梅殷才彻底展现出他身为儒将的能力,坐镇泉州,临危不乱,军令连下,奇谋迭出,三十六计接连施展,在明军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叛军竟然不失一城一地。

    话说回来,叛军很少据城而战。

    大多是根据福建复杂的地形采取游击战,拥有地利和人和的叛军,竟然以微弱兵力,和大明平叛兵马陷入拉锯战中。

    这对梅殷是有利的,也是不利的。

    有利的一点,这让全国其他地方的建文旧臣看到了希望,若是再持续一些时候,没准其他地方的建文旧臣揭竿而起,便会有星火燎原之势。

    但也是不利的。

    因为福建只有那么大,民间的粮草只有那么多,长此下去,梅殷的兵马将陷入后勤危机,没了粮草,还打什么仗。

    不过梅殷并不绝望。

    因为他知道,只要自己再取得一场大胜,那么全国其他各地的建文旧臣,绝对会有人起兵响应自己,届时局势就会反转。

    而且梅殷深知,朱棣现在在北方,要抵御鞑靼的入侵,朱棣绝对没有更多的兵力来平叛了。

    但是,榆木川大胜的消息传回国内后,梅殷坐不住了。

    他知道不能再等。

    必须一场大胜,也只有一场大胜,才能改变局面,否则拖下去就是死,在这样的局势下,梅殷决定孤注一掷。

    他要吞掉明军的一条线,以及这条线上的一个人。

    朱高煦!

    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朱高煦那边的兵力,是由京营地方卫所加江浙一带的卫所屯兵构成,战力不是绝对精锐。

    而且朱高煦还是朱棣的二儿子。

    这里面有个很是微妙的地方:朱高煦也是最有可能问鼎储君的人之一。

    另外一个是朱高炽。

    但朱高炽在应天坐镇,所以若是朱高煦陷入危机,朱高炽会不会为了江山,故意整点幺蛾子事情出来,借梅殷的刀来杀朱高煦?

    完全有可能!

    这就是梅殷选择朱高炽的原因。

    战争,打的不仅仅是士卒、粮草和金钱,也打的人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