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随着梅殷的调兵遣将,平叛的朱能、郑亨、徐辉祖和朱高燧发现,压力骤增,梅殷似乎将所有兵力都压了上来——这个错觉不难理解。 因为福建地形复杂的缘故,斥候撒出去,都要三五日才能传回一点消息。 甚至有时候撒一标斥候出去,能回来一般就算运气好。 地势复杂,山险水恶,大部分牺牲的斥候,并不是死在地方斥候的刀剑弩箭之下,而是死在各种自然环境中。 是以徐辉祖等人,根本没侦察到,不是梅殷把兵力全部压上来了,而是梅殷将应付朱高煦的兵马,给撤到他们这边来了。 朱高煦是一员猛将。 冲锋陷阵他是无敌的,但论起谋略来说,还是比不过梅殷这位儒将。 一看全面防线空虚了,还以为是徐辉祖他们大捷,导致梅殷不得不回防,于是大喜,率领着兵马直接杀向泉州。 这也怪不得朱高煦,这个时候的大明,消息传递确实很慢。 等朱高煦发现其他进攻路线并没有大捷,而他的深入是梅殷的诱敌之计后,已经来不及了,他已经率领大军孤军深入到了兴化府。 距离泉州,仅仅数百里。 朱高煦知道上当了。 但他不是朱高燧,没有选择找个好地方驻兵等待徐辉祖等人的并进,而是带领着人,绕开有可能被埋伏的路线,直奔泉州。 他要擒贼擒首。 有些时候,危机也是机会,如果让他此举成功,那么将来的储君位置,天平将极大的倾斜向他,而且朱高煦也明白一个道理:他要是再被围困在兴化府,绝对等不到支援就会团灭。 他率军太深入了。 而且他自以为是,觉得这样的情况下,老大朱高炽肯定巴不得自己死翘翘,所以一旦被围困,老大肯定会用各种理由,让距离自己最近的郑亨和徐辉祖,不来支援自己。 所以朱高煦的选择很直接简单而粗暴。 兵贵神速。 以最快的速度突入泉州,然后和梅殷来一场你死我活的厮杀。 然而梅殷也是这么想的。 于是在泉州和兴化府交界处的枫亭,叛军最后的兵马和朱高煦的兵马两军对垒,一场将决定大明未来走向的大仗,即将登场。 天下共瞩目。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