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失真-《这个召唤不太对》


    第(2/3)页

    她觉得这样更加自由,更方便她接近那双非人的眼睛。

    几分钟后,烟雾逐渐变得稀薄,李纱理清了思路,伸出手指碾灭了香烟上的火焰。

    “当想了解古代某个人物时,我们会去查阅文献和相关资料,在我看来这些文献和资料其实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那个古代人物自己写的。另一种是其他人,可能是他的朋友、后人、弟子或者是史学家所写的。”

    “当你看的足够多时,你会发现第二种资料的数量远远超过第一种。”

    “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比如古代识字的人很少,有时间有能力自己著书的人更少,而且绝大部分作品都已经遗失了。”

    “比如说我的典韦虚影,在古代典韦可能根本就不识字,自然也不会著书,我想了解他,只能通过《三国志》和一些野史。”

    林语微微点头,他查列子的资料时也是这样的,列子本人所写的其实只有《列子》八篇,全部看完只需不到2个小时。

    剩下的资料全部都是其他人对列子和列子思想的解读。

    李纱拿出一根香烟,横着放在桌子上,“我们先说第一种资料,虽然这种资料是本人所留下的,但其中却很少有关于他们自己的记录。”

    “古代的人很少会写日记或者是自传,他们写的大部分都是自己对于某些事情的看法和思考。”

    “了解这些思想并不意味着了解这个人,而且我们也不可能完全了解他的思想,否者我们人人都是圣人或者哲学家了。”

    李纱说的很明白,林语也清楚这个道理,读过圣贤书的人很多,但能成为圣贤的人却没有几个。

    等林语消化了一段时间,李纱接着说道:“现在我们来说第二种资料,即他人所写的资料。”

    “首先我们都要明白,‘某人’本身和其他人眼中的‘某人’是有很大区别的。”

    “任何记录者是不可能完全还原一个人的,他描绘的性格、相貌、思想一定会存在偏差,其中的偏差可能会有5%也可能会有50%,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而且许多记录者,和被记录的人根本就不是一个时代的,就像是弟子及再传弟子、几辈后的子孙、或者对某个人物特别崇拜的后来者,甚至绝大多数史官都是参考第三方资料来撰写史书的。”

    “记录者和被记录者之间可能存在着巨大的时间鸿沟。”

    说完这些之后,李纱喝了一口水,之后打开另一副抽屉,从其中拿出了一本书,《三国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