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以退为进-《造车》


    第(2/3)页

      在谈判桌上来回拉锯,毕竟动动嘴就是以百十万计的金额,换算到现实中,华夏厂得卖出多少辆摩托车才能挣回来。

      “好了,我建议允许你们中方先支付前期技术转让费用,其他的金额可以通过在每一辆车上的授权费折算,此外主要的生产设备还得由我们三菱汽车提供。”

      面对双方喋喋不休地争吵,河添克彦抛出了蓄谋已久的方案,他相信华夏厂会动心。

      谈判金额从接近3个亿,现在已经降到了1.5亿,日方突然给出更便宜的方案,韩皓必须给时间供己方好好参详一二。

      “天色不早,我建议我们先用餐,明天再继续谈判。”

      这一次轮到中方主动提出休息。

      “技术授权费,德国大众也在使用。我们一汽大众的捷达就需要每辆车交给大众一定的许可费,包括技术和品牌的授权。所以,在1988年谈技术转让时,德国大众很慷慨,实际上一汽只花了1000万德国马克(约合人民币5600万)就拿到奥迪100技术和一座15万辆价值4亿美金生产高尔夫的美国原装工厂。”

      凌云智开始讲述一汽在跟大众合作时的趣闻。

      当初一汽想上马轿车项目,买了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的发动机生产线,就差一点点就跟克莱斯勒签约。可是由于美方狮子大开口,一汽转而跟大众签约。当时为了争夺一汽轿车项目,德国大众大规模降低了技术转让费,奥迪100的整车技术、人员培训和生产模具,只要了1000万马克的白菜价。

      德国大众跟一汽达成的协议是向中国以CKD模式出口组装3万辆奥迪100,同时跟一汽就轿车进一步合作保留余地。

      3万辆奥迪100明显不是大众真正的意图,他们盯上的是一汽列入国家规划的15万辆经济型轿车项目。当时大众的另一个合作伙伴上汽大众生产的桑塔纳在中国已经显示出极强的竞争力,完全替代了国家限制进口轿车的位置。如果再能拿下一汽轿车项目,那么大众基本可以独占中国这个庞大充满潜力市场。

      大众先搭上了一汽的路子,以3万辆奥迪100敲开了一汽的大门,然后提出跟一汽继续合作15万辆经济型轿车项目。为此,大众还开出了优惠条件,可以低价转让位于美国威斯莫兰的大众工厂,用来生产引入的捷达轿车。

      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大众早早就准备进去大干一场,为此在70年代末,到美国建立了这座汽车组装厂,陆陆续续生产了几十万台高尔夫和捷达轿车。结果由于汇率变化,从德国运到美国的散件成本上升,在美国组装轿车挣不到钱,而且车型不受美国人喜欢,大众在美国市场边缘化,只能关闭了这座投资高达4亿美金产量30万的轿车厂。

      本来国家还犹豫要不要跟大众加大合作,把一汽也纳入大众体系,现在大众抛出了价值4个亿美金的工厂作为嫁妆,只要求能继续合作15万辆轿车项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