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6 司法程序-《大明圣皇》
第(2/3)页
不过,自己死了不要紧,还有皇帝呢,只要陛下一心坚持下去,就绝对会找到继任者。大明英才何其多,既然能有第一个徐光启,就一定会有第二个。
而这也是徐光启为何要逼迫皇帝,让其居于幕后,而自己站到台前来的原因。他想保留一定火种和希望,在自己失败身死时,能传递下去。
只是,目前看来,皇帝并不想就这么隐没在幕后,他召集周延儒和钱谦益南下,就是想要做些什么。
不过这样也好,皇帝做试点,选择出更好的政策,而自己则负责全面推广,维持整个体系的运转,这样的话,天下的目光还是在内阁,聚焦点还是在自己身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徐光启低吟一句,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朱燮元即将回归内阁,他的回来,会对内阁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若是对方和钱龙锡联合起来,就能和自己分庭抗礼,甚至若朱燮元被授予次辅的职位,带着钱龙锡,都能对自己进行压制。
别说不可能,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和他是否保守派并无实际的关联。司马光鼎鼎大名,更是写下了《资治通鉴》这种旷世巨作,不一样是保守派,在赶走王安石后,将所有新政全部废除。
朱燮元,保不住也是这样的人。
面对这种局面,除非皇帝支持,或者他将王在晋和熊文灿拉拢过来,不然的话,到时候内阁的主导权将会易手。
一个首辅,控制不住内阁,这无疑是巨大的打击,未雨绸缪计,一些事情,要提早开启了。改革一旦启动,到时候就不是一两个人所能反对的,而在确定失败前,想必没人会和一个要背锅的首辅作对。
“差一个破局者和审判者。”徐光启在心中默默的想着。
破局者好说,都察院中有很多这样的官员,为了升官,他们不惜一切,尤其是各个地方都察院,为了脱离那些偏僻的地方,让他们上一些乘除藩王的折子不算啥。
就算是怼皇帝,只要之后能离开,也只是小事而已。其中,尤以云贵等地的都察院御史最为热切。
反倒是后一个,对藩王的审判者,或者所审判机构不好找。宗正寺早就荒僻,名存实亡,如今藩王的各种事务都是礼部在管辖,但是让礼部去的话,孟绍虞第一个不答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