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个,是为何而学,诸位可以畅所欲言,不必拘束!” “一个,则是策论。” “大明边疆辽阔,四面皆有不驯之蛮夷,针对这点,我朝该如何制之?国家之内,又该如何?” 堂下的考生闻言,都紧张起来。 因为这两个题目都太广泛了! 描述起来,可不是能轻松搞定的。 新皇果然不喜欢按理出牌,一来就玩这么大! 幸好这是在殿试,不然这官就当不成了。 提笔研磨,考生们闭眼思虑一阵后,便开始写起了自己的议论文。 陈献章坐在其中,感受到来自旁边君臣的视线,重重吐出胸中闷气后,也写了起来。 “陛下这次出的考题艰难,若是真能言之有物,那便有望成我朝未来的栋梁了!” 朱见济身边的徐有贞看着奋笔疾书的贡士们感叹一句,顺便吹捧皇帝。 小皇帝轻轻一笑,“朕出的题目,很难吗?” 只要那些考生到了京城后不要成天闷着苦读,而是花些心思去看看报纸上的各种咨询,收集朝廷这些年推出的新政策,摸准自己这个皇帝的心思并不难。 虽说古代的消息传递速度非常缓慢,但这里到底是京城。 是有《文政杂谈》和德云社的地方。 前者是官方出版,上面多得是议论朝廷大政的文章。 后者是皇家隐藏在民间的喉舌,本就能拿到前线第一手资料,然后编成利于流传的段子去外面。 由此,就看那些考生的脑子灵不灵敏了。 朱见济下去走了几圈,看了看某些人的答案。 靠近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对方的身体僵了僵,好在拿笔的手够稳当,没有紧张到写错别字。 当他走到陈献章身边时,这人已经完全投入写作之中,两耳不闻身外事。 他是看过很多期报纸的,又有偶遇时得闻皇帝天音,沉思了这么多天,也该下笔如有神。 而他写的东西也没让朱见济失望。 当看到上面的“学以致用”、“学以为国”以求“直达本心良知”,并且有理有据的论证起其观点,并不是其他学子空荡荡的“为往圣继绝学”时,朱见济满意的点了点头。 而且陈献章的书法写的十分漂亮,赏心悦目,足以再让朱见济给他加几分。 他陪着这群贡士考完,然后才在众人的拱卫下,带着卷子离去。 几日后公布殿试排名,陈献章被御笔点为状元,由他带头,骑着高头大马游街簪花,春风得意,让人好好见识了一番新朝进士的风光。 “陛下对新科状元很是满意嘛!” 就在朱见济站在城门之上,感叹“天下英才尽入我彀中”时,卢忠赔笑道。 朱见济没理由否认,“不错,陈献章的确是个人才。” 但马冲又对此不解,“朝堂上能臣不少,陛下何必对一个进士花心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