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别人看来,状元郎是风光体面的,可在朝廷里,这人起码要在翰林院中熬不少日子才能出头。 论权势地位,连自己这个太监都比不上! “你啊你,多读书!” 朱见济摇头叹息。 他现在手里能办事的人是有很多,不论中央还是地方,在考成法和皇帝手握兵权的威慑下,大多会安心做事,不敢胡来。 可要想政策持续下去,改变整个大明的面貌,只埋头做事是不行的。 他们要把自己做的想的,宣扬出去! 还是老前辈的话说的精妙——舆论战场,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 现在通过德云社和发行报纸,朱见济对大明的民间言论有了基础掌握,但士大夫的脑子里还充满了他们从“圣贤书”里学来的私货。 程朱理学僵化之后,当代大儒讲求的,大多是刻板礼教,每天计划好自己穿什么做什么,活得跟个傀儡一样,还利用自己的地位,要求别人跟着他学习。 不学你就是叛经离道! 不学你就是存人欲,灭天理! 至于对方受不了这样的束缚,希望获得更多的自由空气,追求灵魂通透,那就不关理学大师们的事了。 朱见济上位之后,在东南大开杀戒的事更让他们哔哔不已。 根据卢忠的情报,有不少士大夫躲在家门之中,小声骂当今天子有暴君之相。 这差点让朱见济笑出声。 老百姓夸他仁德,某些人却说他残暴……感情他小小年纪,还有两幅面孔? 他能猜到,已经有些士大夫在预备着,等乾圣朝结束之后,就针对朱见济这个皇帝编一些野史故意摸黑,就像原历史上的明宪宗一样—— 明明是个中兴之主,结果在后世人眼里,可怜的宪宗就成御姐控了,他那个丢了河套的儿子才是大明的救星。 直到后世信息大爆炸,人人都能识字读书,才慢慢打破这些人编造出的虚假形象。 朱见济需要解决掉他们,并且是一劳永逸的解决。 靠杀人,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全面普及知识,以目前的生产力而言,也很难做到。 所以,他要扶持一个站在自己立场上的儒家大师作为代言人,抨击落后腐朽的礼教,让士大夫学习新的东西。 大明,需要一场“新文化运动”! 这位大师要善于做学问,并且能吸引人追随于他,开创新思想新流派。 就像后世的王阳明一样,为大明的士大夫们注入新鲜血液。 孔公诚做不到。 他最大的倚仗,是“孔夫子”这个招牌和站队能力,只说做学问,他还无法成为一代宗师。 但陈献章有这个潜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