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太子在地方【二合一】-《我要做明世祖》


    第(1/3)页

    朱佑栎在青岛待了两天。

    作为一个新发展起来的港口,青岛对外交流十分火热,不仅常有辽东的船只过来送货,还有不少朝鲜、日本那边的船过来。

    甚至因为乘船上京大半会路过这里,青岛港附近还能看到一些金发碧眼的色目人。

    所以在这样的冲击之下,青岛的年轻人思想也很先进。

    虽说山东“孔孟之乡”,具有深厚的儒家文华传统,但曲阜那边的孔家人还没得到皇帝原谅,仍然被软禁着种田呢,哪里还腾得出手斥责这种“不敬圣人教诲”的变化?

    只能一边暗自对着孔林孔庙抹眼泪,期待老祖宗诈尸给自己主持“公道”,一边种田来赎自家罪过了。

    而朱佑栎对这样的热闹并不沉迷。

    因为太子知道,他以后到的很多地方,都会出现这样的新旧观念冲突。

    青岛这边还不算严重。

    除非陈献章自己抽空出来讲学,继续传播自己的白沙心学,太子殿下才肯多在这边停留几天。

    可惜布政使工作繁忙,陈献章又不知道太子微服到了自己地盘,哪里会如此凑巧的出来开演讲会?

    所以朱佑栎让人记录了一下青岛地方的各种物价和道路情况,就再次出发了。

    乘着租来的商船往南方,一路上也没有多大的风险。

    一来,路线就是按着海岸线走的,周围有可能遇到巡逻的水师,所以海盗不过来,开船的人也比较守规矩。

    二来,是朱佑栎身边的人看上去没一个好惹的,全都是朱见济给他挑选出来的精英护卫,看着就很有威慑力,背后是何等豪门可想而知。

    船老板走南闯北,见过的人可比皇太子喝的奶还多,哪里看不出这是哪家大人打发孩子出来游历长见识了?

    没办法,自打乾圣朝重视实务,只是闭门读书做学问,那是不可能当大官的。

    吏部和都察院每年的考核检查,也要看当地官员的实政能力,想学过去清谈混日子,可不行了。

    既然如此,那些希望后辈日后有良好发展,前途光明的长者自然要为之提前准备,通常等后辈长到十五六岁,有独立行为能力了,就把人放出去历练历练。

    有这样的底子在,比起普通出身,没能力去太远地方开拓眼界积累经验的平民竞争者,可是容易获得上官青眼的。

    反正只要家庭条件好,不管朝廷怎么选拔人才,总归是高门大户的方便一些。

    而对这些富二代,船老板也不客气,当即狮子大开口,找负责联络的汪直要了笔大钱,让人上船后就井水不犯河水,把朱佑栎他们安排好了,就不跑人身边转悠了。

    能敲豪门家的公子一次竹杠已经够好了,他一个普通的船老板,难道还期望能利用这机会跟人搭上线,从而平步青云?

    那可别白天做梦了!

    汪直起初对对方并不高兴,毕竟自己明显吃了亏,但后面见人识趣,不多折腾,倒也消了气。

    等他们到了南直隶地区,船老板就按照约定,把人放了下来。

    南直隶如今繁华无比,正是吃了海贸的红利。

    北方虽然有新兴的青岛、旅顺等港口跟它抢生意,但南直隶海边的优良港口多,并且底蕴深厚,朝鲜、日本想进货,还是得来江南这片地方,所以就算漏了几条鱼游到了北边,南直隶也不差那么点钱。

    而一落地,江南那和北方迥然不同的风气就扑面而来,一些建筑明显更加精致复杂,要是店家有钱,还要在门面上挂出漂亮的绸缎来引人注目。

    道路齐整平坦,看得出城里的官府有时常派人出来维护通行秩序和市区卫生。

    街道上走的人也明显更加富裕,悠闲的漫步在茶楼瓦肆之中,听里面的先生说书,已经跟别人扯皮,讨论国家大事。

    反正当朝皇帝在放宽了避讳制度之后,又开放了民间言论,只要不是直接说要造反,哪怕对着皇帝的某些作为阴阳怪气,那也是可以有的。

    身正不怕影子斜,脚正不怕鞋歪。

    朱见济自己活的心里敞亮,还怕别人骂自己?

    除此之外,江南之地还有很多风月场所,数量比起北方要多多了,有男有女,玩的很花。

    这说明什么?

    说明江南之人有精力!

    这是好事啊!

    “朝廷不是废除了贱户吗?怎么城里还有这么多的楼馆?”

    朱佑栎游历了几个城市,在快要到南京的时候,终于忍耐不住提出了疑惑。

    其中一个护卫为了解决太子的问题,又不能让太子自己去那种地方玷污龙体,于是自我牺牲走了一趟。

    他离开的背影充满了正气,脸上也充满了色彩。

    毕竟这种自我牺牲的机会不好找,他们这些精锐都是体力旺盛之人,跟随在太子身边,自然得时刻注意姿态,不能放纵。

    所以……也是有点忍耐不住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