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筑城-《明末隐相》
第(2/3)页
朱由检再昏聩,也不会做出这种自毁长城的决定了。
所以这么想一想,徐采宁的决定虽然有些冒险,但是其实的话,还是得看他江晚在东江镇的作为,风险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甚至徐采宁和他江晚的儿子在,还可能成为到时候江晚和皇帝,甚至和大明的勋贵集团之间的一个沟通渠道。
“眼下也就只能这样了!”他微微摇摇头,将手中的书信收了起来,将眼光放在自己要处理的事情上。
秋收已经结束,马兰峪和潘家口的对峙还在进行,不过天气很快就要冷了下来,他要考虑的主要事情,是在撤军之前,将镇江堡四周数万的百姓迁移到几个副堡里来。
这个冬天,他不确定鞑虏会不会有所动作,但是真是战火烧到镇江堡来,首先遭殃的肯定就是这些依附在镇江堡四周的百姓。
可是眼下,将百姓们从城外的农庄村子迁移进副堡里的事情,遇到了极大的阻碍。
他没想到,居然有大部分的百姓,不愿意离开他们今年耕种的田地,不愿意离开他们亲自打造的家园,而搬迁到城里来过冬。
高兴盛派人去调查来的消息,五花八门。
有的是担心自己手中的粮食,怕进了城这些属于他们的粮食就保不住了,秋收之后,江晚按照当初许诺给这些耕作田地的百姓应得的份额,留下了他们应得的粮食,对于这些挨饿基本上习惯了的百姓来说,今年的收获是如此的丰厚,丰厚得他们只想守着自己的粮食,哪里都不想去。
有的人,则是因为江晚当初还有一条许诺,这土地连续耕种三年之后,土地就归耕种者所有,这意味着三年之后,所有的出产都是这些耕作的百姓的,这一部分担心自己离开了自己的土地,等到明年开春的时候,他们就无地可种,或者是分给他们耕作的土地,不是今年的那一块地了。
所以,他们宁愿冒着风险在城外,再说了,在风险也未必多大,万一没有鞑虏来犯,他们可就比别的人多赚了一年的时间了。
还有一些人,是根本就不相信官兵,觉得这官兵在巧立名目想将他们手中的粮食收回去,然后还要强迫他们在城里干活,所以也不愿意进城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