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五路反王乱江东,大隋猛将势如虹。 人才辈出于乱世,日后隋唐多英雄。 五大反王的盟主高智慧,越州惨败,率领残部,乘数只大船,沿海岸南下去投奔割据泉州的闽王王国庆去了。两个反王,汪文进、蔡道人被活捉,起义军死者、投降者数万人。 浙东大捷,被隋军收复的城池,捷报频传。此时晋王杨广已张贴告示,昭告百姓,晋王妃萧珺将在同泰寺重修佛事,祈祷民安。 单说这天,建康城南面同泰寺人声鼎沸,不少僧人和尚汇集于此,城中的百姓纷纷驻足。同泰寺周围官兵守护,朝廷官员进进出出。晋王妃萧珺在杨广和高士潘徽的陪同之下,一同前往同泰寺。 萧珺平日深居附院,世人难得一见。此番大张旗鼓、抛头露面,仪仗威武,又冠以萧梁皇室后人、梁武帝玄孙女之名,亲往同泰寺祭祀修佛,引得当地大户士族、平民百姓,成群结队,夹道观望,竞相一览萧氏王妃的绝代风华。 建康留守裴蕴,头前开道,晋王杨广与名士潘徽骑马并行,赵才、张衡等众人骑马随后,晋王妃萧珺的车辇也跟随其中,左右各有一队马步军,护卫两侧。 大队人马来到同泰寺,此时宇文述早已安排妥当,智顗法师与几个高僧在寺门前,恭候王驾。丫鬟掀开撵帘,搀扶晋王妃萧珺出撵,灌顶和尚带几位僧人,迎接施礼,晋王夫妇合掌还礼。杨广、萧珺入同泰寺,智顗大师、高士潘徽陪在左右,平日空旷的寺院之中,聚集着各路高僧,士族名家,富家贵胄,都为共襄盛举,一览萧妃。 这同泰寺乃是当年梁武帝主持修建,楼阁台殿气势恢宏,九级浮图耸入云表。大雄宝殿之内有十方铜铸金佛如今重见天日,华美精湛。 灌顶和尚早已命徒弟,在寺内正殿之前布置祭台,摆放香案,广设仪仗。所有大礼,准备已毕,只闻钟鼓敲响,晋王妃萧珺手持高香,纵容而出,体态优美,轻盈婀娜,缓步登台。祭台之上,炉火旺烧,青烟之上。萧珺点燃高香,上香跪拜。 仰望佛祖金像,萧珺手挂串珠,合掌念道:“前朝梁武帝萧衍玄孙女、大隋晋王妃萧珺,祭拜如来佛祖,弟子一拜。” 一拜礼毕,萧珺二度合掌,念道:“减佛兴儒,冒犯神灵,弟子萧珺代为谢罪,再拜。”二拜礼毕,萧珺三度合掌,祭道:“愿我佛永保国运,惠泽万民,三拜。”三拜礼毕,萧珺才站起身来,缓缓走下祭台。这些个高僧名士,士族贵胄,见萧氏后人重修佛院,光大佛法,大为称赞。 正在祭拜之时,宇文述走到晋王跟前,小声言道:“方才送来,快马急报,越国公杨素钱塘江大捷,生擒反王汪文进、蔡道人,姑苏反王沈玄懀在松江投降,高智慧已泛舟逃往闽南。” 杨广心中暗喜,对宇文述言道:“你与张衡同台宣告此事。” 萧珺三拜佛祖,宇文述与张衡手各持纸卷,登上祭台。左庶子宇文述展开战报,对寺内众人读道:“快马急报,大隋越国公杨素在钱塘江大捷,生擒反王汪文进、蔡道人,姑苏反王沈玄懀在松江望风归降,越王高智慧已逃往闽南,五路反王已擒其三。特此通牒!”闻听此报,众人议论纷纷。 右庶子张衡也展开纸卷,向众人宣读:“晋王诏令,智顗大师,大德高僧,今江南佛光重生,百姓安宁。故请智顗大师传经江北,宣扬佛法,并奏请天子,立为佛家正宗。”在场众人在交头接耳,对智顗投来羡慕之情。而智顗得知杨广奏请将奏报天子,立自己为佛门正宗,心中更是不胜感激,难言肺腑。 晋王杨广、王妃萧珺、智顗大师、高士潘徽,等建康官员各执扫帚,寺内九级浮屠。这才是: 王妃三拜同泰寺,江南萧氏又润滋。 儒教未把南朝拢,重挽民心归佛祠。 隋文帝杨坚与独孤皇后正在宁安殿喝茶,尚仪陈叔宣一旁伺候,有大太监王文同来报:“启禀皇上、娘娘,宋嬷嬷奉旨归朝,在殿外候旨。” 隋文帝道:“速招宋嬷嬷觐见。” 太监传下口谕,宋嬷嬷走进宁安殿,施礼参拜。杨坚命人赐坐,独孤皇后问道:“嬷嬷远赴江南察看晋王府,那小两口近来可好?” 宋嬷嬷道:“好,好得很,一点不曾辜负皇上、娘娘的厚望。” “说来听听。” “老奴嘴笨,也说不上来的好,晋王公务繁忙,到是萧珺左右陪伴,一刻也不曾忘怀皇后娘娘的悉心教诲。” “萧妃还真能严守自律?” 宋嬷嬷从衣襟中取出一物,用蓝绸布包裹,双手递上:“皇后赏了萧妃饰品无数,萧妃无以回赠,便让老奴捎回此物,以表忠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