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孔明先生-《三国骑砍》
第(1/3)页
北宫,重明苑,皇帝修身、治学所在。
在关羽巡查江都春耕事务后,便每日入宫到这重明苑里,旁听皇帝的学业。
关东四州有许多在世大儒,可偏偏是躲过曹操、曹丕父子屠刀的大儒、名士,这些人跟曹魏有着难以磨灭的关系。
这种人自然不能征辟为博士,入宫为皇帝讲学。
这也是曹魏境内的悲哀,竟然没有几个‘不食周粟’的隐世名士。世家、名士连几个像样的、装模作样的人都无,那与如今的汉室朝廷之间,自然缺乏缓和的余地,也没有可以沟通的桥梁。
元从老人也都盯着,谁敢跟善变、无底线的关东世家、名士合作?
元从旧臣们追随先帝披荆斩棘,家属亲旧、乡党多受牵连,遭到迫害、诛连;或死在历次的战斗中。
这笔仇很重,谁敢轻易去与关东士族媾和?
教育资源、传承、话语权多集中在关东士族手里,现在不征辟这些人入宫讲学,那为皇帝讲学的博士人选,只能从荆州、湘州、益州、司州里推选。
这类偏僻地方上的‘名士’,也就关起门时可以充一充门面,若是让这些名士、博士去关东四州进行学术讨论。
别说讨论、争辩,这些人面对关东四州的学阀时,连腰杆子都直不起来。
那该怎么办?
只能从关东四州里搜索,将那些背景相对干净、与魏国牵连不深的名士征入朝中,为皇帝讲学。
算来算去只有一个胡昭,名声既能压得住当世的诽议,教学本事也是天下皆知的强悍;可胡昭的儿子胡纂是魏国的郎官,很不巧在汉军北伐期间,胡纂在司马懿军中做事,阵殁军中。
然后呢,司马懿又是胡昭的学生;司马懿目前仅有的两个儿子,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师昭二字,可见胡昭这位孔明先生在司马懿心中的地位。
身为朝廷的执宰,关羽不能单纯考虑自己的喜恶,这要从大局整体来考虑、衡量此事。
在黄门侍郎诸葛绪、将军孙朗的再三举荐下,关羽才同意征辟胡昭,并把这个重要的事情托付给豫州牧庞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