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以朝歌城墙之固,狄人一来,却是一日而下,敢问华大夫为何如此?” 这却是再次将话题转了回来。 “这……”华龙滑大夫一时语塞。总不能直接说前任卫君昏聩吧,毕竟自己昔日也是他的臣子,这有些太过不敬。 “以巨石所筑之墙尚不能抵挡狄人兵锋,如今又在此地大费周章建这砖土之墙,岂不是多此一举。” 石祁子大夫闻于正提及朝歌失守之事,脸色一暗,却是主动担责说道:“当初国都空虚,才导致朝歌失守,却非城墙之过。要说过失,我有失城之责。” 老大夫长叹一口气,毫不卸责,将当日之事娓娓道来。 “先君曾授我与宁速大夫箭矢,嘱我二人守卫都城,自己则带领大军出发前往击狄。却不想狄人狡猾,先君遇伏而亡,我军溃散,逃回之人寥寥无几。 大军覆灭,国都空虚,实不可守也。我与宁速大夫商量后乃决定护送公子们突围而出,再求援于诸侯。 若论城池之失,我罪莫大焉,幸新君仁慈,许我待罪立功。” 众人闻得此事,有的却是惭愧地低下头颅,说起此战的过失,这里绝大多数人都是有责任的。 作为卫臣,他们上不能保护国君,使得让先君受戮,下不能守卫社稷,让百姓遭劫。这不是他们从小学习的士大夫之责,愧受食邑。 遥想当日情景,狄人破城而入,何止烧杀掳掠。整个朝歌城继商周大战后,好不容易经数百年修复发展再度兴盛,却又一次陷入战火,整个毁于一旦。 有的士大夫则是抬起头来对着于正怒目而视,眼中熊熊之火燃烧。在坐诸人,除了如于正这般原非卫国之人,其余哪位没有亲眷死在那场浩劫之中的。 于正这小子没有经历过那次大劫难,如今偏又说得如此轻巧,将众人与狄人作战九死一生之事轻轻抹过,却隐隐有追责之意。 若是目光能杀人,于正此时恐怕早已死了百遍。 公子辟疆见此自不能再沉默,却是出言宽慰众人道:“此非诸位之责,皆因先君僖政才有此祸。诸君乃如今我卫国复兴之栋梁,万不可过度自诽,卫国的将来还全赖诸位。” 身为后辈子侄,本不该议论先君。不过卫懿公的所作所为人尽皆知,公子辟疆如今这般作为于礼虽有小过,但却能起收揽人心之效。 得大于失。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