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宰老爷心善,看不得这些(5K2)-《尊师孔仲尼》


    第(2/3)页

    司寇在有卿大夫等人的陪审下在外朝再审理一遍,然后再把判决书提交给天子。

    天子又命令三公共同审理一遍,三公审理之后才能把判决书提交给天子。

    可这样一来的话,实在是太过繁复了。

    既然这位郑国来的先生觉得复杂,而他又觉得应该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

    那我们就省略掉后面的步骤,直接以民众的愿望,来断定他说的话能否算作邪言妄语吧。”

    说到这里,宰予又开口道:“还像是之前一样,觉得是邪言妄语的站左边,不是的站右边。”

    宰予话音刚落,桑种便朝着方胜怒哼一声,带着族人站到了左边。

    而原先站在左边的民众,则一动不动,丝毫没有挪动脚步的意思。

    方胜见到这个情形,小脸瞬间变得煞白。

    “宰子,不……大夫……”

    然而就像是先前方胜打断宰予一样,宰予不等方胜说完,便打断了他的话,又冲着民众说道。

    “既然大家都觉得是邪言妄语,那下面就该定罪了。觉得死罪的站左边,觉得直接释放的站右边。”

    这下子,还是没有人挪步。

    方胜看到这里,只觉得浑身从头凉到了脚,他声音颤抖着说道。

    “您怎么能如此断罪呢?像是这样不是死罪就是直接释放,那还怎么能体现律法的公正呢?”

    宰予讶然道:“怎么会呢?我断罪的过程都是遵照您的教导啊!”

    “这怎么会是我的教导呢?”方胜急道:“我什么时候教您这样处置案件了?”

    宰予两手背在身后,说道:“我记得您先前说过,人与人之间是不存在厚爱的。

    周公没有厚爱、尧舜没有厚爱,像是这样的贤圣,尚且不会厚爱他人,而我宰予自认无法与这样的圣人等量而观。

    就连他们都做不到厚爱,那么又怎么能要求他人做到厚爱呢?

    既然不存在厚爱,那么犯罪了便是死罪,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非死罪则无罪,这也符合您喜欢上古简约法条的愿望。

    您反对周礼的繁复,倡导我听取民众的意见。

    现在我按照您的要求处事,简化了礼法中的条目,让民众决定您的罪责。

    如此一来,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可……”

    宰予不等他说完,又接着补充道:“您遵循邓析子的教诲,摒弃仁义道德,又要以民众的愿望来制定法则,然后再用法令来治理天下。

    既然如此,摒弃了仁义道德的法令,又是怎样的法令呢?

    我听说,当年郑国有个富人淹死了,渔人捞到了这人的尸体。

    富人家里请求赎买尸体,得到尸体的渔人索要的报酬很多。

    富人家里就把这情况告诉了您的老师邓析,向他求助。

    邓析说:你安心等待就好了。那个人无处去卖尸体,只能把尸体卖给你们。

    得到尸体的渔人见富人家里不来买尸体了,对此很担忧,于是也去求助邓析。

    邓析又回答说:你安心等待,他们肯定得买你手里的尸体。

    这样一来,富人家不能得到尸体安葬,渔人也不能拿到打捞尸体的报酬。

    如果天下人都像是邓析子所说的那样去做,那么家人溺水后,还有人会去寻找尸体安葬吗?

    打鱼的渔夫见到溺水者的尸体,他们是打捞呢,还是不打捞呢?

    如此卖弄口舌,让富人家背负了无法安葬家人的恶名,也让渔夫无法获得适当的报酬。

    社会的风气就是这样一步一步逐渐被败坏了啊!

    现在邓析子口口声声的说,要听取民众的意见制定的法令。

    而当民众求助于他时,他又不去解决渔人与富人的需求,而是等着他们一次次的上门向他求助。

    他的口中说着似是而非的话,试图模糊对错的界限,混淆正邪的区别,并游荡其中,以此为自己牟取利益。

    他本身就是这样败坏仁义的人了,然而却又去要求大家与他一同败坏仁义。

    您到菟裘不过一个月的时间,然而这一月以来,菟裘的狱讼案件就已经比之前半年加起来还要多了。

    难道菟裘的百姓是突然变得喜欢好勇斗狠、惹是生非了吗?

    难道菟裘的风气是忽然变得邻里不睦、盗匪横行了吗?

    我宰予虽然智慧浅薄,但还是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子产执政郑国多年,他执政期间宽猛并用,于是郑国大治。

    而等到子太叔执政时,他却只用宽政,而废弃猛政,结果郑国的芦苇之泽居然能在短时间内聚拢出千万盗匪。

    现在来看,子太叔用宽政导致郑国大乱,并非他的过错。

    郑国之所以会陷入混乱动荡的境地,恐怕邓析和您这样人是出了大力的吧?

    推行宽政,便一味地抬高宽政的上限,使得请得起讼师的奸邪之徒全都因此免罪。

    推行猛政,便一味地降低猛政的下限,使得囊中羞涩的良善之人全都因此获罪。

    邓析与他的门徒将奸邪与良善混作一团,使得世事陷入混沌,制造混乱,颠倒黑白,增加狱讼,再借此广收门徒,诽谤时政,收取酬金。

    大家争先恐后的拜入他的门下学习,奸邪之人学会了诉讼的方法后,便去以此诬告他人。

    而性情纯良的生怕没有学会诉讼的方法,在遭到诬告无法为自己辩护。

    而那些学不起诉讼的贫民自然也成了被诬告的对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