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九章 奸臣谗言,帝王猜忌-《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1/3)页

    徐还早就料到临安主和派大臣们的尿性。

    花钱买和平这种事,是大宋士大夫们的一贯作风。

    总觉得那点岁币能搞定的事情,何必劳民伤财?

    一旦开战,钱粮军饷靡费远远超过岁币,孰轻孰重,不会算账吗?

    看起来好像很精明,小算盘噼里啪啦。

    和谈之功是文臣的,只要不开战,武将们便没有权力和功劳,始终被他们压着。

    然而对于国家而言,结果就是武备越发松懈,军队战力越来差,敌国却被岁币养的越来越强大。

    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资敌行为。

    徐还不会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默许与金国和谈,那是出于战略考虑的权宜之计。

    与西夏,决不能再低三下四。

    上疏反对的意义不大,而且周期太长,一不小心还会引起猜忌。

    所以徐还采用了最直接的方法——生米煮成熟饭,先斩后奏。

    绍兴元年五月,一队从秦州出发的大宋商队在边境被劫杀,延安府遭遇西夏兵马骚扰,更有大队夏军逼近秦州。

    守将刘子羽派出千人队伍巡防警示,不想西贼竟对宋军突然袭击,痛下杀手。

    千名将士阵亡半数,余下数百人拼死杀出,西贼兵临秦州城下,发起进攻。

    宋夏之战,就这么猝不及防地开始了。

    紧急军报送到的时候,临安一片哗然。

    西夏刚刚在敲竹杠,怎么转瞬间就开战了?

    枢密院根据军报,得出的结论是西夏无意和谈,岁赐要求只是迷惑之举,为了争取时间,出其不意发动突袭。

    党项人包藏祸心,图谋甚大。

    这个解释倒是合乎情理,明面上议和,背地里调兵,古往今来这样的情形不胜枚举。

    党项大军突袭商队,巡逻兵卒,兵临秦州城下是不争的事实,足以说明问题。

    秦州!

    那可是蜀中往秦陇运送粮草的要冲之地,西夏一出手便冲着秦州,意图何在,不言而喻。

    到了这份上,再指望和谈岁赐什么的,那就吃痴人说梦。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