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马士英完全无视黄道周等古怪的眼神,继续道:“第四,陛下下旨建立了玻璃厂、玻璃镜厂,各方商人闻名而来,而玻璃与镜子又作为奢侈品课以高税,同样是应天府关税增加的一大原因。” 听了马士英总结的四点,朱媺娖心里却是高兴——谁还不爱听好话呢。 不过她还是点评道:“前三点总结的可以,最后一点勉强了。只是玻璃和镜子两样产品,能增加多少关税呢。” 马士英道:“陛下,如今玻璃、镜子产量少,市面上又供不应求,贡献的商税确实不算多。 可若是能扩大生产,尽量满足市面需要,其所贡献商税一年内便是增加十倍也是可能的。” 朱媺娖听了一笑,道:“此话莫不是那些玻璃、镜子商人教马卿说的吧?” 马士英一愣,随即赶紧作揖道:“陛下明见,绝无此事。臣只是想尽快提高应天府的财政收入,才想出此议的啊。” 九月虽已天凉,可马士英此时额头却沁出了细汗。 这事是一幕僚跟他提的,但他其实猜得到,那幕僚多半是收了某些经销玻璃、镜子的大商人请托。 不过他是真没有收授商人贿赂。 正如一些人所想,他如今算是戴罪入阁,只一心想着做好朱媺娖交代的事。这种情况下,他生怕财政部官吏贪腐连累了他,又哪里敢带头坏了风气? 朱媺娖道:“玻璃厂、镜厂扩大生产自有计划,不可按商人所需的去办,此议就不必提了。 另外,新政所推行的府县提高财政收入也需多方衡量,不可全向提高财政这一件事看齐。记住了吗?” 马士英听朱媺娖没追究他的事,松了口气,应道:“臣谨记。” 心里则想,回去就把那个幕僚撵走。 黄道周、解学龙、袁继咸等对新政持保守意见的臣子则齐声道:“陛下圣明。” 不过这些人多半都能看出来,朱媺娖方才一番话看似敲打马士英等力行新政的臣子,实则是在维护、提点,避免他们将来真犯了大错,影响新政推行。 纵观历史上各朝新政,不都有部分官吏立功心切,推行新政时过于激进,为了提高新政效果而弄出各种不好的事,致使新政害民,而饱受诟病吗? 随后,马士英继续汇报。 “相较关税,应天府市税在过去三个月中增加的更加明显,其数目也远高于关税。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