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匆匆一年-《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1/3)页

    今年入冬,淮南淮北的气温比往年冷不少,就连没有结冰期一说的淮河,经过入冬后几次大幅度降温,竟然也在河面结出大块大块薄冰。

    宿州城笼罩在一片细碎雨雪之下,朦朦胧胧,烟雨宁静。

    节度府里,朱秀披氅衣,戴乌头巾,腰带插羽扇,手捧一壶热茶,站在房檐下,望着檐角淅淅沥沥滴落的雨水怔怔出神。

    若按虚岁算,朱秀今年也已二十四岁,面容不再青涩,颌下开始蓄须,举手投足间更加沉稳从容,唇角不时划过一抹澹笑,令人有种难以揣测的高深感。

    不知从何时起,宿州地界流传起一首童谣:

    朱家郎,玉面庞,弱冠龄,守一方。

    在一番精心运作和宣扬之下,朱秀淮南子弟出身的形象在宿州深入人心。

    就连田间赤脚老农都知道,执掌镇淮军坐镇宿州的节度使朱秀,是濠州定远人士,妥妥的淮南子弟。

    在公开场合,朱秀时常自称半个宿州人,宿州是第二故乡,更是赢得宿州军民父老的爱戴、支持。

    二次上任宿州近一年,朱秀可没闲着,除了加紧操练镇淮水军,也为百姓实实在在干了几件好事。

    朱秀上任尹始,就找张永德要来冬衣,又自掏腰包从民间商市采买一批,给全军换新装。

    今年入冬天气冷,春夏时换发的新冬衣就发挥大作用,将士们无不感谢朱节帅。

    之后调整全军休沐制度,制定严格周密的轮休法,在十一月之前让每一个军士都能得到休息日,回家探望爹娘妻儿。

    朱秀还操办了一次轰动性的相亲大会,挑选宿州、徐州、亳州、颍州等地适龄待嫁的良家女子,集中到城外军营,举行参观和游戏活动。

    许多别开生面的趣味游戏令人捧腹大笑,也在短时间内促进镇淮军儿郎和姑娘们形成亲密关系。

    三百多位良家女子入营那日,轰动了整个宿州城,无数百姓跑来看热闹,也算一次军民互动大会。

    首次获得相亲资格的镇淮军将士,都是在最近一次实战化演练中表现上佳者,其中有普通军士,也有火长、队正、都头、虞候、十将、指挥等中下级都校,一共三百五十多人。

    为争抢这次相亲资格,各厢各军各指挥在演练中玩了命,如果把木头兵器无头箭失换成真家伙,就是一场惨烈的实战,结果是不少人带伤参加相亲。

    此次集中相亲大会也算打破旧俗常例,惹来不少非议,不少宿州官员文士都表示不成体统。

    朱秀一笑了之,照常推动相亲大会举行。

    鉴于第一次举办,朱秀特意允许姑娘们有父母兄弟陪同,人数在两人以下,来去吃住费用都由节度府承担。

    成果也颇为喜人,当场签订聘书的就有一百多对,朱秀还专门找来媒婆和有说媒经验的妇人,一共有近五十人,专门负责撮合和牵线搭桥,成功撮合一对事后就能到节度府领赏,按业绩提成。

    如此一来,这群活跃在淮北诸州的媒婆们干劲十足,在之后的三五日内,几乎把剩下的姑娘们都给撮合成功,统统成为镇淮军的新妇。

    七夕那日,朱秀为数百对新人举行集体婚礼,全城欢庆三日。

    朱秀还对将士们许下承诺,只要他在任,每年都会举行一次相亲大会,按照演武成绩奖励优秀者,指挥以下职务者人人有机会。

    如此一来,朱秀到任后,镇淮军操练力度不减,但福利待遇大幅度提升,军中将士欢欣鼓舞。

    朱秀还时常住在军营,和将士们共同操练。

    还专门成立事务处,帮助解决军士们家中各种问题,确保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自此,两万余江淮子弟尽皆归心。

    在民间,朱秀奖励开垦,疏浚河道,兴修水利,平抑粮价,鼓励商贾,减免税赋,使得宿州农商日渐兴盛,百姓人人安居乐业。

    朱节帅之名,响彻淮河两岸。

    就这么忙忙碌碌的,来到了显德二年十一月中。

    离京近一年以来,不管是朝廷还是朱家,都发生了许多大事。

    家里,老母吴友娣于九月病逝,遗憾的是,朱秀紧赶慢赶,还是没能见老母最后一面。

    朱武说,母亲是含笑而终的,躺在病榻上,弥留之际时,常常念叨自己这辈子没有遗憾了。

    八月的时候,符金环顺利生产,一个健康的大胖小子,吴友娣抱在怀里舍不得撒手。

    那是老母人生最后阶段最开心的一段日子。

    或许是见到小儿子也有了后,吴友娣心中再无挂念,不久之后病情陡然加重,最终病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