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赵雄很无语看着有条不紊的搬运队伍,在赵雄看来这么天大的一件事居然给,大掌柜轻描淡写就给做成了! 简直不可思议! 要是论漏洞,还是有一些的。 但是官府体制什么都是慢半拍,要追查起来,他估计半年左右了上面才能来人,那时黄花菜都凉了,从何追查得起呀! 此刻,正是韩庄镇华灯初上的时候,赵雄又在甲乙丙丁的丁字号栈道呆了一刻钟。 看着如水的劳力,正推着独轮车,卖力地向韩庄镇的义仓狂奔而去。 赵雄突然地就问:“这群搬运工你在哪找的,个个这么卖力的?” 王东海这两年好不容易得到赵雄夸奖,又得意扬扬起来说道:“我专门请的运河汛兵,我跟他们张把总说好了,50两银子把这52艘船的粮食全部运进义仓。 108个汛兵的分成10组,每一组承包5条船,平均下来一条船一两银子的搬运费。 但是张把总跟我们说好了,咱们赵记要包他手下的兵一天三顿,夜晚还有一餐宵夜加酒吃肉,爷,你没看到,一到夜宵时间前他们可卖力了!” 这可是王东海花了一笔银子请来的运河汛兵,赵雄比较满意地点点头,“拿人钱财,替人干活消灾”,讲的就是这句。 50个银子52艘船,平均一艘船运500石粮食,大康朝的一石等于现在的130斤。 也就是说现在每条船上500多袋粮食。 搬运费一两银子还不够,这帮汛兵搬一天估计得不到几枚铜钱啊! 赵雄望着码头西侧五六百米的土石坝上,看见了一排火光,那里就是韩庄镇,大小衙门所在地。 韩庄防汛衙门也在其中。 大康朝的衙门必须北面而向,坐南朝北,预示忠于朝廷。 赵雄记得防汛衙门是一个独立大院,里面是一栋单进三开间的木质二层建筑,回廊式的布局,斗拱造型很有一点徽派建筑的特性。 和以前的老赵通的闸官衙门也就隔着一堵墙是老邻居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