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首都计划-《抗战之战地记者》


    第(1/3)页

    从城门进来开始,范文林便被这座六朝古都给深深的吸引了。这个时候的南京城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既保留了古代建筑的风韵,又有近代工业的影子。

    道路两旁的建筑青砖黛瓦,路上行人匆匆,有的骑着自行车、有的开着小轿车,很是热闹!

    而且因为这里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路上随处可见身着长袍、抱着两本厚厚的书的学生、教授。

    “这南京城真热闹啊!”

    随着老爷车不断地深入这座城市,常涛也被外面不断后退的人文、景观所吸引,不由得发出了一声感叹。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啊!”范文林也感叹了一句,这座无论在那个朝代都有这重要地位的古城历经岁月的沧桑,在此刻仍在散发着属于它的光芒!

    “不过老大,这里的建筑为什么这么奇怪啊?”

    “哪里奇怪了?”

    “就是,就是,说不出来,感觉有些不伦不类!”常涛挠了挠脑袋,有些卡壳的说道。

    “不伦不类?”范文林有些不明所以。

    “对呀,你看哈,那里有一座古代建筑,旁边却是一栋西方建筑,然后旁边又是一个古庙!”常涛指着不远处的几栋房子,描述道。

    “你说的那个啊,那是有原因的!”范文林顺着常涛的方向看了看,这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南京城与上海不同,上海是后面发展起来的城市,设有诸多租界,受西方影响较大,所以大部分的建筑都是以西式为主,特别是租界内,西式建筑的风格尤为明显。

    但是南京是历史悠久的古城,虽然近几年来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影响,很多外国人和外国机构进入了南京,但是所受到的影响也只是一定程度上的,并没有上海那么严重。

    这点在建筑上的体现就特别明显,常涛常年生活在国外和上海租界里面,所以,对于南京这种这样的建筑内容见得很少,才会对此感到惊讶。

    民国时期,南京城内建筑风格的变化主要是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第一个就是1912年,孙先生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从此之后,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彻底结束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华民国。

    4月1日,孙先生出于民族大义,让位给了袁世凯。尽管孙先生在任前后只有短短3个月的时间,对于南京的城市建设规划没有做出完整的指示,就被迫辞职,但是中国建筑的历史却就此开启了新的篇章,这座金陵城的建筑风格也开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