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王琼从偏关出兵是在九月十七,一直到九月二十过兔毛川,仍旧不见鞑靼人的踪影。 再往北过九龙沟,还是半个鞑靼人的影子没发现,王琼始察觉到情势不太对,鞑靼人似乎比他想象中撤得更加迅猛,有种放弃一切前沿阵地的意思,所以他也下令急速北上,但因并不清楚王守仁所部具体所在,所以他也只能尽可能在距离大明关隘一二百里的范围走。 王琼所部人马一万七千,能带的骑兵他近乎全都带出来了,同时还拉着战车,配备轻炮、子母远炮、重炮等。 如果说王守仁那路只是轻装出击敌后的“奇兵”,他这路就属于五脏俱全的中军。 一直到王琼带兵过下水海子南线的土城,方才得知斥候从前线报回来的消息,当王琼得知消息时差点都给整不会了。 好像他前几十年所学的任何兵法,在眼前局势的面前都失效了。 “……胡虏数十万兵马皆都在北边二百多里处,有我朝一路人马正在稳步回撤,撤退一日行军一百五十里,胡虏皆都在二三十里开外并未有交兵的迹象。” “再探!” 王琼很清楚王守仁只带了六千兵马进草原,当他得知是“数十万”鞑靼兵马追着王守仁,却不敢打的时候,他是绝对不会信的。 但他也知道,想派斥候再去探查,一来一回就有三四天时间,根本探不出个所以然。 好在能探查前线敌情的并不止一路夜不收,随即有更多的情报传回来,证实了王琼心中最可怕的猜想…… 王守仁打了胜仗,因为鞑靼人生怕跟王守仁决战会大面积损兵折将,以至于鞑靼跟大明两军的身份好像给搞反了……这次变成了大明军队在鞑靼草原上肆虐,而鞑靼人则只能远远看着不敢过去打,而在王守仁杀完了抢完了回兵的时候,鞑靼人就好像是送客一样,亲自送王守仁出草原地界…… “活见鬼啊。” 王琼面对如此的局势,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而在王琼身边,总兵襄城伯李鄌也很惊愕道:“这是杀了多少鞑子,能把鞑子吓成这样?莫非鞑靼小王子也在?” 如果是一般留守人马亲自送“大明强盗”出草原也就算了,如果连鞑靼小王子巴图蒙克也在其列的话,那可就热闹了。 王琼没有回答这问题。 眼见为实。 他都还没亲眼所见,鬼知道传言是否真的属实?或者鞑靼人是想找个合适的机会,再把王守仁所部给一次歼灭呢?不能高兴得太早,不然容易乐极生悲。 李鄌见王琼不答,不由问道:“是否要报捷?到现在还没听说大同镇的动向,是否也要派人去知会一声?” 王琼道:“仗是我们打的?你知道具体情况?还是说你嫌弃功劳太多,要把驰援协助的功勋让给他人?” 李鄌瞬间就明白了。 如果情报属实的话,王守仁就是靠轻炮和火铳,就把鞑靼人给吓得不敢上前决战,如果他们这路一万七千多兵马再带着重炮、远炮杀过去,形成臂助的话,那鞑子十有八九就直接撤兵了。 这种时候,参与到此战中的人越少越好,巴不得大同镇的人马没听到消息没赶过来,这样山西镇的将士就可以后发先至,抢个增援的大功。 “传令三军,日夜不休,一日一夜急行军驰援威宁海!” 既然都知道王守仁撤兵的路线,是往威宁海、猫儿庄的方向走,王琼在增援之事上也都有了明确的方向。 不再跟之前一样,好似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往哪走。 现在就明确往威宁海一处去,如果能跟王守仁配合,再打一场酣畅淋漓的“灭虏”之战,那他王琼或许也有机会晋升伯爵了。 …… …… 九月二十四。 南京城内。 当天是朱厚照的生日,在大明这称之为“千秋节”,跟皇帝的“万寿圣节”相对,照理说这天大臣应该一齐进宫给太子贺寿,皇帝还要赐宴的。 但因为朱厚照这天在南京,京城的贺寿活动又因为西北战情变化多端,从而被取消。 可南京城内给太子贺寿的礼数却并未因此而取消,甚至南京城内的官员好不容易有一次巴结当今储君的机会,一堆人跑去朱厚照所住的“行宫”给送礼,车驾络绎不绝。 跟一齐进宫贺寿不同,这次更好像是哪家的权贵家里有喜事,来的时候更随意,送的礼物也五花八门。 “都是给我的?” 朱厚照以前虽然也过生日,但所收到的礼物都被朱祐樘给“没收”了。 而且京城的大臣也不会给太子送什么贵重礼物,所讲的是“礼轻情意重”,礼物要有内涵,象征对太子课业的期许。 但在南京城里,就没那么多规矩了,基本上是什么贵重送什么,而且张周似乎也没权力把大臣给太子的礼物给克扣下来。 张周在旁边瞄着正在拆礼物的朱厚照,道:“要有志气,你缺这点东西吗?” 朱厚照道:“先生你真说对了,我还真缺呢,回京途中,花销怎么办?这趟出来我都花了一千多两银子了,你知道父皇一定不会再给我银子的,花一两少一两啊。” 说到这里,朱厚照目光热切望着张周,“大臣的礼物都送了,先生准备送学生什么?” 张周想说,我送你一巴掌。 怪不得你爹对你的教育这么发愁,你小子成天就不学好啊,你让我一个两辈子都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忍不住就想好好提溜你,把你带上“正途”。 就算此事很有挑战,但当老师的往往就是这么有迎难而上的决心,小教鞭给你伺候着。 让你领教一下什么叫体育老师生病了,也让你知道什么叫留堂测验。 “本先生从不备薄礼。”张周道。 “那就是厚礼了?是什么?”朱厚照更加兴奋。 第(1/3)页